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基本上没有什么硬约束,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存在投资的冲动,每当出现一个盈利较好的产品或产业,大家一哄而上,于是,很快出现产能过剩。如何防范和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成为中央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在2000年前的中国经济循环中,因为难以解决投资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总是出现产能过剩,企业经营效益也就难以保障,而且进一步连累银行,使银行信贷资产的不良率居高不下(在2000年前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良率超过30%)。产能过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
2000年后,产能过剩问题似乎在中国消失了。无论是GDP的波动还是CPI的起伏,2000年后与2000年前都有十分明显的差异,2000年前的中国经济波动大,而2000年后的经济变动显著减少。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其一是中国加入全球化的浪潮,推动经济的工业化加速,使进出口快速增长;其二是房地产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推进。正是这两个因素的出现,使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理解房地产市场对理解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运行非常关键。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给诸多的工业产品创造了市场空间,还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资金,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就不会有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当然,如果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难以繁荣,则中国经济的运行就会再次发生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这次的产能过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
在过去10年的房地产大牛市里,中国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煤炭、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从产能看,我国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主要是铜)等的产量都已经达到或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的投资的快速扩张,现在到了产能释放期。
而需求并没有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增长。首先,对外的出口需求增长乏力,前四个月只增长了6.9%,而过去的增长速度一直在20%以上。其次,投资需求也开始减速。虽然房地产投资的统计数据还有20%多的增长,但笔者认为这个数据值得怀疑。因为从2011年第四季度后,每个月的房地产投资额已经大于房地产销售额约1000亿左右,开发商必须大幅度减少投资支出才能保持现金流不为负。2012年第一季度新房销售同比下降两成,而投资还在增长,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假如笔者的判断正确,则2012年中国实体经济将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挑战,高速增长所谓“中国奇迹”似乎又到了画上句号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