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城市商业银行IPO再现曙光。
12月1日,银监会监管二部处长张海川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表示,城商行上市能够改善其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水平,银监会一直持积极支持态度。
这被解读为城商行IPO再开闸的积极信号。
据《财经国家周刊》获悉,目前已经上报证监会审核的城商行有6家,且大部分已报会一年以上。
在国家积极向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倾斜的政策明朗后,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城商行迎来发展先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曙光认为,由于城商行在地方上拥有广泛的服务网络,在小微贷款流程、风险控制面具备一定经验,加之有相关人力资源储备,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显著优势。
但在先机背后,147家城商行依然面临同质化、盲目异地扩张等诸多问题,即使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战场上,等待城商行也将是一场群雄逐鹿的竞争。
6城商行冲刺IPO
2007年,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以及北京银行相继IPO上市,揭开了城商行第一轮上市潮。
但随着上市后引发的“娃娃股东”、“造富”等质疑,证监会随后搁置了城商行上市。
2010年9月,财政部联合一行三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通知》(以下简称97号文),对城商行等商业银行内部职工持股进行规范。
97号文给城商行等金融机构上市带来新的契机。
2011年12月1日,张海川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的表态,让城商行看到了上市曙光。
据《财经国家周刊》独家获悉,目前上报证监会的城商行有6家,分别是重庆银行、东莞银行、杭州银行、盛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大连银行。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商业银行249家(含85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已全部上市,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9家上市,而147家城市商业银行仅有3家上市。
深交所的报告显示,在147家城商行中,43家为农村商业银行,按首发规模4亿股以下在中小板上市的原则,90%以上的城商行、农商行将适合在中小板上市。
根据材料,在审的商业银行中,资本充足率都超过了8%,盈利规模方面,上海银行为最,净利润达到50亿元。大连银行发行前总股本最高,达到41亿元。6家城商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较低,都低于5%的国际通用标准,其中重庆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仅0.36%。
张海川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银监会不会对城商行上市设定规模限制,主要强调特色化、差异化。但城商行能否上市,什么时候上市,最终还是要看证监会的标准怎么定。
据悉,证监会正在酝酿城商行上市的具体标准。有一种说法称,目前证监会拟规定城商行资产规模需达到1000亿元才能申请上市。这比之前坊间流传的700亿门槛又提高不少。
目前,全国147家城商行资产大约10万亿元,平均每家城商行的资产为680亿元,未达上市门槛。
小微企业契机
对于城商行来说,上市后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增厚城商行资本金,加大银行竞争力。
同时在抢占小微企业的业务中可以占得先机。
2011年10月,国务院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国九条”。
12天后,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补充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并明确了小微企业金融债可以扣减存贷比的新规,同时提出“两个不低于”,即小企业信贷增量不低于去年同期增量,增速不低于企业贷款平均增速。
据悉,在中小企业服务中拓荒较早的包商银行、泰隆银行在2011年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产品。
起步稍晚的城商行也在快马加鞭。“我们正在筹建小企业服务中心。”晋商银行微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李爱虎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晋商银行微小企业金融部成立于2010年10月份,客户多为个体工商户,一般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截至2011年11月底,该金融部累计贷款3.2亿元,拥有客户1032户。“2011年年底能达到1200多户,2012年我们预计新增客户2000多户。”李爱虎称。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城商行贷款余额4.17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51.71%,同比增长43.69%,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20.99个百分点。
晋城银行副董事长谢振山认为,对于城商行来说,服务小微企业是一个重要契机。
业内人士也指出,小微企业贷款政策很可能是一个催化剂和推动因素,城商行在政策要求下,未来对自身的定位将进一步清晰。在147家城商行中,将会有进一步的分层,其中不乏形成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同时一些小规模的城商行将会下沉,定位更为草根。
“在产品寻求差异化难度较大的当前,为小微企业提供贴身、贴心的服务,维持好核心存款,简化业务手续,确实为客户带来方便也是城商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曙光指出。
同质化压力
尽管城商行积极布局小微企业,但王曙光指出各地城商行千差万别,有些银行确实把小微企业看做为战略重点,而有一部分城商行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没有核心的优质客户,产品缺乏创新,在农信社、小额贷款公司、股份制银行的冲击下,处境很尴尬。
而且当前一些国有大行也开始争抢中小企业的蛋糕。
工行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9月底,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了1747亿元,同比多增585亿元,增幅达37%。另外的中行、交行、农行、民生、以及中信银行都推出了针对性服务措施。
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参与的背景下,许多城商行人士表示出了一定压力。
“城商行一般靠关系拉存款,现在很多大中型银行利用供应链优势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采购商、生产商进行融资,比如民生银行的汽车供应链就能带来一千多个客户。”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孙天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一位城商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竞争加剧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最大的问题是,城商行和大银行存在同质化竞争,导致互相打价格战,降低利率等等,削弱银行收益。
除了日益增多的竞争对手,城商行还要承担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以及潜在风险。
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存在数据难搜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特别是个体工商户“无账本”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小微企业抵抗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弱,加之其业务具有“短、频、快”等特点,面临的总体风险和压力较高。
一位不愿具名的城商行人士表示,在微贷业务起步阶段,由于风险大,前期不挣钱等因素,一些城商行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做微贷有个投入阶段,用人比较多,还需要培训,加上办公费,开始基本不盈利。另外,虽然小微贷利率高,但放贷额度小,成本高,这也是大银行不愿意做的原因。”李爱虎对记者说。
长期关注城商行发展的业内专家张吉光曾撰文指出,同质化发展道路虽然可以令城商行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迅速做大规模,获得不错的收益;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多层次银行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金字塔式客户结构和市场分层的逐步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将是城商行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在快速发展的冲动下,城商行往往走进了小而全、盲目追求规模的误区,跨区域发展、同质化竞争一直颇受诟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城商行IPO的主要障碍之一。
“因为同质化是银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上市的这些银行也具有同质化,所以我们希望加上特色。”张海川称。
(原文发布于2011年1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