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信证券9名首席分析师4人离职,五六十人的研究所流失了二十多名研究员。这股离职潮引发了媒体和业内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评价安信证券研究所正在遭受“阵痛”。 昨天下午,兼任研究所总经理的安信证券副总裁李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安信证券离职研究员90%去了买方机构。券商研究员太累了,安信的研究员尤其是首席分析师的离职与其职业规划有关。” 券商研究员静悄悄地来与去,虽经常发生,却没有激起大片浪花。如中国建银投资证券,两三年内,研究所人员变动超过一半;国信证券研究所,自去年研究所所长廖绪发离职始,多位研究员离去。最新的变化是,研究所所长一职由国信证券原广州营业部总经理接任,老人离去的同时,新人来得更多。 昨天下午,李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安信证券最近一年多确实存在人才流动,但是总体实力和人员规模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安信研究所一直有着70人左右的规模,到年底计划扩充到90人左右规模。” “安信证券研究员90%去了买方机构,包括公私募基金、保险机构、PE机构等,跳槽同行继续作研究员的不到10%。”李勇特别强调,“离职的四名首席分析师中,只有一人跳槽继续做研究员,有一人是回家休息,另外一人去做私募合伙人,一人去嘉实基金担任产品总监。”至于其他离职的研究员,李勇称,主要是2008年新入行的研究员,据统计,安信离职研究员中,平均从业时间2.4年。这些研究员,在经历两三年的培养后,逐渐成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作为券商研究员,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很多人选择转行进入买方机构。 有离职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安信证券研究员薪酬处于券商中等偏低水平,而且内部收入层级过多,收入差距很大,显得有失公平。” 据李勇介绍,安信证券研究员的待遇主要依靠三大客观性指标来确定,分别是客户派点、合规评分、工作量,其中客户派点在薪酬中占比最高。在这种数量化的考核中,部分新研究员薪酬水平就不高。李勇称:“最近安信证券对于新研究员推行了新考核指标,更强调工作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入行一两年的新研究员,薪酬结构中将以固定薪酬为主、奖金为辅,希望这样能保证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李勇透露:“和许多离职研究员作临别交流后,我们意识到,外界甚至研究所管理层对于处于中间层的广大普通研究员的评价缺乏清晰标准。各方对于明星分析师的追逐和认可,使得研究员拼命努力成为万中挑一的明星分析师。而我个人认为,这些中间层研究员应该是证券研究领域不应忽视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