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养老之痛
2011-06-14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颐养天年的老人院为什么成了殴打辱骂的虐老院?《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最近,一段养老院当中的视频,引起了大家对于养老院的关注。在这段视频当中,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叫做畅乐院的养老院,深夜的时候,经常传出老人的惨叫声。当记者潜入调查之后发现呢,这些声音的来源,竟然是养老院里的护工在殴打和辱骂老人。老人颐养天年的养老院,怎么就成了虐老院呢?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怎样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面对这样一段令人愤怒的视频,谁都无法安心。

    解说:这几天,一个“冷血护工”的电视报道引起网友的大量跟帖。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接到报料后,蹲守6夜,录下了护工郑焕明凌晨三四点叫醒被护理老人时令人发指的言行。

    字幕:5月19日凌晨4点左右

    解说:记者悄悄来到老年公寓后边1楼的窗户下面,架起摄像机,只见一名护工走进房间叫老人起床,老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不想起床。

    老人:哎呀哎呀哎呀。

    护工:哎呀,疼了吧?

    老人:哎呀哎呀哎呀。

    护工:你别打了中不中。

    解说:护工一阵污言秽语,在老人的痛苦呻吟中,护工将老人带出房间。

    字幕 5月21日凌晨4点

    护工:喝水不喝,喝点水吧。

    老人:渴。

    护工:你渴不渴啊?

    老人:你喝点吧。

    护工:起来。

    解说:记者发现老人房间里不仅拉上了窗帘,玻璃窗也关得死死的,记者只好在窗边架起摄像机遥控拍摄,窗帘忽然透出一丝缝隙,透过缝隙记者发现,老人在睡觉的时候还被绑着双手,身体也被绑在床上。此后,记者扮作想让父母入住的人去咨询,看到院长办公室墙上挂满锦旗,院长说,“这个养老院服务非常好,老人的入住率很高。”记者看到有的老人被绑在床上,问院长“为何把老人绑在床上?”院长回答,“因为他的脾气不好才绑的,这对老人不会有什么影响。”

    事件披露后,目前,郑州市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涉事老年公寓已经被取缔,相关责任人已被公安部门拘留。河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清理整顿民办养老机构。

    主持人:说实话,每多看一次这段视频我心中的愤怒就多增加几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渐渐老去的一天,我们实在不知道刚才短片当中的这名护工,到底为什么能够做出如此灭绝人性的一些做法,其实我想他应该是受到惩罚毫无疑问,那么谁应该为这样的一件事情而负责呢?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所以这个事最可怕的不是我们看它的时候觉得很震惊、很愤怒,然后这种行为令人发指,而是之后我看了一系列报道以后,包括河南都市频道它的后续报道以后,我觉得这个事大家对它的漠然和习以为常,当然这个习以为常不是我们这些观众的习以为常,而是相关人等,包括这个护工,这个护工已经62岁了,按说他也是一个可能需要照料的一个人了,但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他都要起来把这个,他照顾的这个老人要打一顿。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觉得不正常的事,在他那很正常,因为这个事已经被举报过,家属举报过,然后还在发生。

    主持人:这样的一家养老机构,它每年是要经过年检或者年审的?

    马光远(财经频道评论员):年检认定,对。

    主持人:好像没有人对他的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作出任何一种反应。

    张鸿:后续的报道里记者走访了很多家这个养老院,然后有一个养老院就说,说“我们好我们坏,哪个部门管过我们?”所以就……

    主持人:这样一个监管的真空地带造成了我们在养老机构当中看到这一系列的现象。

    马光远:其实这个事本身不是一个个案。

    张鸿:对。

    马光远:我记得在两年前我们《今日观察》节目,就报道过长春的养老院里边虐待老人的事。

    张鸿:是。

    马光远:而且在去年的时候,我记得这个《中国之声》对济南市的一家养老院本身虐待老人,给他喝滚烫的开水。

    张鸿:对。

    马光远:给他吃剩饭等等,也做过报道。而且这个事本身恶劣在什么地方?虐待老人的这个护工本身,他也是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他现在被刑拘了,应该说,按照法律他现在已经构成最起码在我看来,已经构成了一个伤害罪,那么也有可能涉嫌其他的一些罪名,但是我们看到别的一些部门,包括民政部门也好,包括这个养老院本身它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责任?

    张鸿:对。

    马光远:到现在依然没有说。

    主持人:在这样的事件面前,我们更加怀念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张鸿:对。

    主持人:当这样的美德跟今天的这种不愿看到的现实状况相遇的时候,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我们再来看一看网友对这件事情的观点,首先我们看这位叫“飞跃通讯”的网友,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国的社会理想,可为什么会出现此种令人发指的事件呢,我认为养老院市场化还必须配合必要的社会监督,民营养老院经营者以图利为目的,从业者大多疲于应付,光靠他们自身的道德血液是远远不够的,发生了如此悲剧护工罪不可恕,经营者也难逃其责,社会的监管部门和老人家属也有失关爱之心。”

    张鸿:对。

    主持人:非常有道理啊。再来看看“春风化雨”这位网友的观点:“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的社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是监督上的失误,更是管理上的失策,这也跟护工的素质以及待遇有关,作为后辈的我们也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落实到实际当中去,让老人们的今天,我们的明天更加让人安心。”

    其实中国老龄化的前进脚步现在是越来越快了,但是从各个媒体的报道当中,我们看到有关于养老院管理混乱的问题却始终都存在着,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现状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短片。

    解说:养老院床位紧的话题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今年2月,在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为了能在这里找一个床位,83岁的陆庆康老人来过多次了,这天他又来询问有没有空出来的床位。

    陆庆康(浙江宁波市民):我登记5年了。

    记者:一直因为没有床位是吗?

    陆庆康:嗯。

    记者:你有在别的地方问过吗?

    陆庆康:别的敬老院我去过了,都没有。

    解说:老人再次失望的离开,这家公办的养老机构有300多张床位,记者发现很多都是四五年以前就已经预约登记了,最早的已经排队等了10年。

    丁怡(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我们现在入住的老人是300个,可现在登记的有将近1200个,那可能有4倍。

    记者:我看刚才都还有人咨询,是不是经常有人打电话或者是走到这里来咨询有没有空床位?

    丁怡:蛮多的,一年比一年多。

    解说:一边是床位紧张,而另一边,这家现金投入1400万元,拥有300张床位,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民办养老机构,却是受到经营难的困扰。记者发现,去年这家机构全年亏损130多万元,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融资困难。

    为重点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宁波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七项政策,其中一条就是提高对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补助,每张床位给予5000—10000元不等的补助。《意见》要求,到2012年,宁波要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养老机构服务床位数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以上。

    招工难也困扰着养老院,青岛心怡敬老院营业9年了,共有近40名老人入主,今年春节后,由于缺少护工,敬老院无奈的做出了关门的决定,老人们则被安排到其他养老院。

    老人:照顾得很好,我舍不得走,

    倪晓平(青岛心怡敬老院院长):现在工资长到1600了,管吃管住。

    记者:这个价位在同行业算什么水平?

    倪晓平:算高的。

    记者:还是找不到人?

    倪晓平:还是找不到人。

    解说:此前,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养老护理人员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严峻的现实,目前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

    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9亿,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养老床位,而发达国家是70人。

    主持人:养老的规模和需求如此之大,但是在刚才这个短片当中我们看到了今天中国的现状,无论是规模或者是专业的护理人员都处在短缺的状态当中,这也更加增加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未来都会老去的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担忧当中,回过头再来看看今天养老的一个现状,你就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养老院会这么少?又这么难找?到底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

    张鸿:刚才我们谈到老吾老幼吾幼的问题。

    主持人:对。

    张鸿:其实养老院和我们前一段谈的这个入托难,幼儿园难上,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马光远:一老一少。

    张鸿:对,就是首先是公办的少,你就拿这个郑州来举例子,郑州现在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0万,但是它只有40家养老院,大概床位在5000张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那你看40家好像也不少了,但是公办的只有3家,公办的相对来说规模会大一点,你可能也会问为什么一定要上公办的?你上民营的不行吗?公办的便宜,而且条件它是符合那个要求的,就是医生啊,护士啊,什么相关的配套人员,人员的培训也都到位。

    主持人:专业一些。

    张鸿:对,那民营的为什么会生存很困难呢?第一它门槛高,门槛高就会导致大量的民营它其实是处在灰色地带,门槛高我没法拿到那个证明,因为我们现在的要求是按照你的这个床位数,按照你的人均居住的平米,按照你包括这个人员的相关的硬件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你要是投资的话,你就很难达到,尤其是在社区一级的,那个地带里边他就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因为补贴也是按照规模来的,比如说50张以上床位的,你才能够拿到,一个床位拿到3000块钱的补贴,所以这个补贴可能更多的也都在公立医院里边拿到,所以你看它就是,相对来说优势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但是公立的少,所以你想找你就找不上,你想上也上不了,所以可能大多数的只能去忍受,包括我们看到这个老人,他家属原来知道,经常知道受虐待。

    主持人:这个养老院是有问题的。

    张鸿:对,对,有问题,而且查了好多家……

    主持人:但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张鸿:对,查了好多家也发现普遍存在这种捆着手脚啊等等问题,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上这个。

    主持人:其实这个现状真的是非常的严峻的,你看首先你很难找,找到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可能还存在着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这个管理混乱的问题。

    张鸿:对。

    马光远:其实在我们看到整个的社会化养老整体我认为呈现三个短缺,第一个是相关法律短缺,你看现在出了这个事以后,根本比如说,这个养老机构有什么责任?对吧,监管机构有什么责任?我们现在回到,真的回到法律里边去找都找不到,我仅仅找到一个法律依据,就是1999年的时候民政部出台的一个叫《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张鸿:对。

    马光远:但是你按照这个《办法》去追究这些人的责任的话,根本找不到一点法律依据,也就是说你办这个机构你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责任,有什么的标准,你用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都没有相关的规定。第二点刚才张鸿讲的床位,他讲的郑州的,那么就全国来讲的话,我看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统计非常难找,很多数字非常矛盾,你看比如说2009年的时候,我看到民政部有一个表述,说全国目前的养老的床位短缺是500多万张,那么我看到另一个数字讲说是300多万张,总之缺的非常多。我看到一个比例说,发达国家整个的这种比例应该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们差不多是1.5%左右。第二个看人,为什么让老人来伺候老人,最关键的原因是护理人员非常少。

    张鸿:对。

    主持人:短缺。

    马光远:我们现在看到,我看到一个这个说,我们现在按照我们这个老龄化程度的话,按照目前我们最少需要的护理人员是1000万,但是真正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员现在有多少呢?只有22万,22万里边真正持证上岗的只有2万人,这个缺口比例是相当大的,那么在人员缺失、法律缺失、机构缺失的情况下,那么这些老人目前受到的一个情况,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即使知道老人受了虐待,即使知道这个养老院不太好也没有别的选择。

    主持人:似乎你别无选择。

    马光远:所以整个来讲的话,我认为就是说,我们在告别了一个物质短缺以后,现在面临的就是一个公共服务的短缺,公共产品的一个短缺我们怎么样来解决这么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样的一个矛盾的现状到底该如何解决?我们来听一听一位专家的看法,他是姚远教授,来。

    姚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民办养老机构从建立之初,基础就不是特别牢靠,养老院入门的标准太低,或者说在入门的时候执行的力度不够,有很多资质、条件、管理水平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养老行业。养老机构它在运行的时候由于经费的紧张,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就造成了它们低成本的运行,所以本来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服务水平,结果现在因为经费的问题,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所以他们就达不到这个标准。第三点就是对已有一些规章制度落实不足。

    主持人:养老院可能是这些年刚刚兴起的全新的一个养老方式,其实说到养老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这样一个课题,我们在调查当中也看到了大家对于养老这个问题的关注,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调查数据的发布,对于未来的养老方式你希望怎么做呢?有62%的人希望能够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有58.3%的人希望纳入社会福利,有37.4%的人希望纳入民生管理体系,还有27.3%的人希望能够鼓励有能力的人开办私利养老机构。

    那么养老究竟该怎么去养呢?稍候的节目继续我们的评论。

    解说: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哪种方式更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如何更好实现?《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现场,在今天的《今日观察》当中,我们和各位关注的是养老这个话题。养老究竟该如何养?用什么方式去养?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一块了解一下。

    解说:“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让老人安然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字幕:“托老所”让居家养老更方便

    解说:在苏州二郎巷社区就有这样的老年日托,老人们白天在这里休闲聚会,享用丰盛的午餐,晚上再回到各自家里,可谓是乐在其中。

    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今年我们还要把居家养老这个发展争取全市全覆盖。

    解说:今年当地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争取覆盖到更多社区。

    字幕:社会力量助力养老院

    解说:上海松江的朱良才老人投资6000多万元建起了一家非盈利性的专业护理养老机构,有床位380张。

    朱良才(上海亲清老年护理院养老院院长):我们开养老院给社会减轻负担,给国家减轻负担。

    字幕:“虚拟养老院”备受老年人欢迎

    解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通过接待中心、呼叫指挥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城关区的张效鹂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又有病,他们老两口的生活主要是靠虚拟养老院照料。

    张效鹂:你好,我是天琴家园的张效鹂老人,我今年想要个家庭保洁人员。

    解说:有一定规模的养老院投资需要2000多万元,建设时间在一年以上,而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投资只要600多万,却照顾了1万多名老人,同时整合了社会各界的养老服务资源,收费也比较低廉,此外,近来一些地方提出了“以房养老”模式引发社会热议,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房屋做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

    民政部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建立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是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服务体系。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试点要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主持人:我们看到在养老这个领域各地已经开始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刚才在短片当中我们看到的“托老所”啊,“虚拟养老院”啊,等等这样一系列的做法,但是有一个数字还是再一次提醒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关注,到2014年每7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

    张鸿:对。

    主持人:未来可能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养老的问题会越来越严峻,比如说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是独生子女,到时候可能就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要赡养各家2位老人,4个老人。

    马光远:对,而且按照这个专家的预测的话,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真正的进入到所谓的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以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是4个多亿,这个在全球应该说人口里边排第三位了,而且是基本上差不多3个人里边就1个是老人。

    主持人:对。

    马光远:我想到这个阶段以后,如果说单纯依靠家庭来养老的话肯定是不现实,等于就是养老的社会化我觉得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

    主持人:那这个社会化是等于市场化吗?

    马光远:这个社会化在我看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严格界定社会化与市场化的一个区别,我们现在来看的话,包括刚才张鸿举的例子里面,郑州40个养老院里边,是吧。

    张鸿:三家公办。

    马光远:只有三家公办的,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说我们在整个养老这个福利事业里边,真正的政府投入太少。现在有些人讲到,说这个在政府投入不足,整个社会力量投入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人想了一些别的办法,比如说以房来养老,也就是说你有这个房子的话让你这个房子来养老,我想这个有房子的人毕竟来讲的话,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有房子,所以我们在探索这个方向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主持人:对。

    马光远:一方面我们通过政策的鼓励让社会力量觉得有钱可赚,讲养老这个领域,对吗。

    主持人:加入到这个市场。

    马光远:让他们去做市场这一块。

    张鸿:对。

    马光远: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政府在这一块如果不投入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

    主持人:所以这个工业化和市场化其实是应该严格界定和区分的。

    马光远:对。

    张鸿:现在我身边就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担心有一天父母老了以后,在外地,两地是分开的,怎么办?那就得在北京买房,因为孩子的事业在北京,买房现在没法买,房价又那么高,对吧,我们也不鼓励大家都去买房,那怎么办呢,这就不得不选择集中养老,对吧,养老院,可能很多老年人的观念也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但是这是一个不得不选择的,他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公办的你排队吧你挤不进去。

    主持人:是。

    张鸿:对吧,盈利的那又太贵,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在居家养老,所以这就是另外一块,就是我们退回来,家门口养老。所以政府其实要提供的不仅仅是养老院这种集中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我也可以用财政拨款来撬动这个养老。比如说我租一个房子给父母,没问题,租一个房子,但是我上班以后,老人在这怎么办?我能不能够我想吃饭的时候就有餐桌?

    马光远:对。

    张鸿:我能不能我突然晕倒了我就能随手拿着电话社区就有人来服务?

    马光远:社区养老。

    张鸿:对,对,社区的相关的养老配套,就是我们不仅要提供养老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提供相关的社区的养老的配套的话,那可能对这个年轻人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主持人:是,未来养老将会成为怎样的一道难题考验着全社会呢,我们也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的看法。

    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集中养老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主张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要养老形式,一定要注重亲情,我们绝对不能把老人都推到养老院,因为养老院的发展有个过程,养老院是把老人凑在一块,它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老人就不可能有天伦之乐,作为它的补充社区养老,也就是一个小区有几十栋楼,一般来讲,老人应该居家,社区应该配上一些医疗的办法,比如社区有一个医疗站,如果老人需要抢救了,他一按铃就可以进去,还应该把老人组织起来,这就是政府的责任了,因为老人的家,可能是空巢家庭,他的孩子走了,那么别的老人的孩子可能没有走,让他们调剂,这就是基层社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主持人:我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仅仅是每个人内心的一个真实的希望,同时它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表现。那么未来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一个养老的模式?或者说是方式?

    张鸿:其实我们看到这种新闻我们除了愤怒以外,其实还有一个隐隐的担忧,就是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怎么办,我们不仅个人要考虑,政府更要考虑,就是第一我们需要明白养老其实是一个家门口的需求,就是按照中国传统的这个观念的话,不大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哪怕和孩子不在一室,但是能住得很近。

    主持人:我们要的是亲情。

    张鸿:对,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有更多的遍地开花的社区边的养老院……

    主持人:一些服务机构。

    张鸿:对,还有就是我们能不能用更多的投入来撬动周边的配套的养老的服务,让更多的社会的资金包括一些开发商在建房子的时候,就能够考虑到养老的需求。

    主持人:是。

    马光远:其实我觉得让人尊严的活着,特别是让老人尊严的活着,是我们发展经济也好,还是说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目的,我看到这个联合国有一个专门的老年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里边有两个基本原则非常重要,第一个叫照顾原则,第二叫尊严原则,谈到尊严原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国八条”直指物流顽症 2011-06-13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不高考 也能上大学? 2011-06-09
· 今日观察文字稿-量跌到价变 博弈还有多久? 2011-06-08
· 今日观察文字稿-填不平的旅游消费陷阱 2011-06-03
· 今日观察文字稿-应对干旱 2011-06-0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