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应对干旱
2011-06-03   作者:  来源:央视网
 

    鱼米之乡遭遇50年来最严重旱灾,持续重度干旱会造成哪些影响?总动员下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中央气象台昨天18点继续发布了气象干旱的黄色预警:根据5月31号的监测,湖北北部和东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中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地,存在着重度的气象干旱。湖北、湖南两省上百万人的饮水受到了旱情的威胁;在江西,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它的水位处于60年来的低位,周边地区已经停止了插秧。作为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遭受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大范围的旱情,这将给当地的百姓乃至全国的百姓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抗旱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此刻我们演播室的两位评论员是马光远和刘戈,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观众积极参与我们节目的活动,好了节目一开始,首先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到这些干旱的地区看一看。
   
    在江西星子县,这个名叫落星墩的景点本该树立湖面中,但现在全裸露在滩上,鄱阳湖缺水,不少地方湖底已露了出来,变成了茫茫草原,记者遇见了一位正从县城往家赶的村民肖才滚,他说由于地就在鄱阳湖边上从来都没有为水的事犯过愁,现在本该是农活最忙的时候,但今年干旱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插秧。

    肖才滚(蓼花镇三角垅村村民):(我的这块地)已经播了秧,没水没办法栽下去,全是草啊,没有种,没有栽活,没有水就不可能栽活。

    中国气象局5月28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鄱阳湖水域面积约为2010年同期的34%,较近6年同期平均值减少约40%。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让洪湖闻名全国,作为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之一,被称作“中南之肾”,而在今年的大旱之时,这个全国排名第七的淡水湖正饱受缺水困扰。

    王桃芳(湖北荆州台记者):这样一条两三米左右宽的小沟您能够想像得到,它就是洪湖吗?由于持续的干旱,整个洪湖的大部分河床已经露了出来,我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洪水的河床上面,这个河床上面已经可以站人了,而且从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往前面看大概有两三公里的地方都是这样一种状况直接通向湖心。

    普令旗(洪湖市水产局局长):大湖有三分之一的堤位基本干涸,原来的一些沟渠已经断流,完全没有水源了。

    洪湖渔民:走不进去了。

    记者:走不进去了这里?

    洪湖渔民:对,没有水了。

    记者:水蛮浅了是吧这水?

    洪湖渔民:是的,是的。

    再来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介绍,去年5月24日洞庭湖水体面积为1649平方公里,今年水面大面积减少,洞庭湖区5月同期水面平均值为900平方公里,冬天枯水期平均为500多平方公里,而今年的春夏连旱使得湖区水面锐减,与历年同期平均面积比较偏小六成,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数据,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害面积1.044亿亩,最新统计显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湖五省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
   
    主持人:刚才这个短片记录了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旱情,从去年的大涝到现在的大旱,其实这样的极端天气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一些影响,我想问一问两位评论员,对于今年的这些旱情两位关注到的有哪些?

    刘戈:我在4月份的时候,正好去过鄱阳湖,就沿着那个湖都走了一圈,当时的话确实那个时候还是一个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那么按照统计数字计算,鄱阳湖在水容量比较充分的时候,它的面积的话能够达到5000平方公里,现在是多少呢,现在是600多平方公里,那么就是这个缩的就剩下原来七分之一、八分之一这样的一个面积,那么库容量当它最大的时候可以达到300亿立方米,非常大的一盆水,那么现在呢就剩下一个碗底了,现在剩下多少呢,现在剩下了十亿立方米,也就是三十分之一,现在我刚才今天还给鄱阳湖周围的朋友打电话,他说现在走在鄱阳湖边,以前你看这个路边,有的环湖公路一眼看上去都是湖,现在看上去都是草,所以就是这一个地方就我了解到的地方有这样的一个非常严重。

    主持人:其实你描述这个烟波浩渺的湖面,现在在很多地方都被我们画面当中看到的干裂的河床所代替了,这样的两幅画面交织在一起,其实会让人觉得非常揪心。

    马光远:我看到国家民政部一个统计资料,就说这一次旱灾本身对近3500万人,那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3500万人,那么按照人口计算的话,比整个加拿大的人口都要多,那么目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49亿,从三个最严重的省份来看的话,你比如说湖北,湖北现在目前造成的,比如说对农作物、对水产、畜牧那么三项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是80亿;看安徽的话,安徽的统计数据更加具体,你比如它说已经是全省269条小型河流断流,那么10座中型水库接近死水位,266座小型水库已经干涸,那么湖南呢14个市州里面,除了郴州以外其他的13个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旱情,我们看洞庭湖也好,鄱阳湖也好,要么成为造船厂,要为成为一个大型的,我们看差不多成为草原,所以总体来看的话,那么这次旱灾如果成为50年也好,100年也好,这个程度应该说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很少见到的。

    主持人:其实现在的旱情也牵动着我们网友的心,所以在现在我们的网络平台上看到,很多网友都发来他们自己一些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马上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他描述的是现在和他童年时期很大的不同,我们来看一看,他说“童年时期的小溪、小沟、滩涂、湿地都填平了,建楼建厂房了,土地的蓄水功能恶化,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一切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旱的直接原因,江河干枯,无水可用,修再多的水利设施也是摆设。”

    其实我们也能看得出,他的这样一份焦虑,其实我想说到这个旱情,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可能就是这些相关区域的农民或者说是渔民,那么到底经历着怎么样的影响?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短片。
   
    《中国财经报道》记者,日前来到湖北旱情比较严重的罗田县进行采访,当地人喝的水都非常紧张,地里粮食就更没有办法。

    记者:都干了是吧,干成这样。

    何兵华(湖北省罗田县平头岭村村民):这是原来开来养鱼的池子,但那个位置都是没有下雨干死的嘛。

    记者:什么东西干死了?

    何兵华:小麦。

    记者:小麦干死了。

    何兵华抓了一把麦穗上的麦子给我们看,麦子已经干了,麦粒也是瘪的。

    何兵华:根本没有,没有麦子。

    记者:没有麦子。

    何兵华:已经干死了。

    记者:真是,全都是空壳,没有水分就死了。

    何兵华:慢慢死了,已经慢慢死了。

    记者:这个还能有救吗?

    何兵华:救(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收成的话也就五六成的收成吧。

    在洪湖一个叫挖沟子的地方,肖业文和另外四个渔民一起承包了这里的800亩湖区,今年刚投入了78万元买蟹苗,才养了三个月湖里就没水了。

    记者:这个螃蟹现在都成什么样了?

    肖业文(湖北省洪湖市洪湖渔场渔民):现在螃蟹,钻到洞里面,不知道是死是活。

    在洪湖市区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近来渔民正在集中卖鱼。

    李双山(湖北省洪湖市龙口镇渔民):现在水干了以后,都没有水了,都集中要卖,集中要卖以后又卖不起价,又不好卖,在农村不卖的话水越来越少,只有看着死,只有三块钱四块钱,快点卖。

    去年批发价每公斤能卖四块二分的鱼,现在每公斤要便宜一块钱左右,这位老板从池子里捞出几条小鱼给我们看,他说这些小鱼都还是鱼苗,要搁在以前渔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卖。

    在当地最大的水产加工企业诺大的车间空空荡荡处于半停产的状态,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27日,江苏、安徽、湖北、湖南5省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为16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其中湖北、湖南两省受灾较为严重。

    主持人:看了刚才我们记者的采访,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关心现在的这样的旱情到底会对今年的农业生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也特别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一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们来听听他的看法。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长江中下游这几个省份,虽然有一部分夏粮,但是他们的夏粮,在整个全国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对全国夏粮的丰收不会造成影响,这些地区是我们国家早籼稻的主产区,从全年的粮食产量来看,早籼稻所占的比重不到10%,造成损失的是少部分山区、丘陵地区,灌溉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应该来说还是有水源,有灌溉条件的,水果可能确实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江西,是我们国家现在水果的一个重要的产区,(江西脐橙)在整个中国都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们的产品对整个国际市场都有影响,对中国的出口都可能会产生影响。

    主持人:我想刚才专家分析的干旱的状况,对于这些农作物或者说是经济作物的影响未来可能都会一一地显现出来,那么在两位评论员的眼中,你们觉得今年的这种异常的旱情,将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马光远:大家现在比较担心的,第一个是这种干旱本身对当地粮食减产以后引起对未来通胀形势会不会加剧,我们刚才听李国祥研究员认为总体而言对整个粮食生产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他算了一笔帐,但这笔帐本身我们看到,我看到这个资料所讲,现在受灾比较最严重的,比如说六个省份,那么他们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是27%,那么从这个比重来看的话,应该来说就是说在这个季节,如果说出现这么严重的旱灾的话,那么即使出现我们说最严重的情况绝收的话,那么在整个全国的粮食生产的状况的确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就是说对于整个物价的走势来讲,那么一方面它是要看基本面,第二个要看心理层面的影响。国家统计局5月24号的时候公布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那么之前我们看到这个蔬菜价格已经有稍微的这种下跌的趋势。

    主持人:对,有回落。

    马光远:那么出现旱灾以后那么有7种主要的蔬菜价格,已经比上一周已经分别上涨了10%几,而且我们看这个受灾比较严重的两个,比如说湖北两湖绿谷蔬菜批发市场,最近蔬菜价格上涨也非常明显,这个明显主要……

    主持人:跟干旱有关系是吗?

    马光远:跟干旱对心理层面造成影响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认为对粮食生产本身造成的影响的分析,因为旱灾还没有结束,未来究竟会延续多长时间,我觉得不可掉以轻心,第二点对物价本身的影响一方面要看基本面,更重要的还要看心理层面的影响,因为如果说这么一个重大的旱灾,对大家的心理层面造成影响的话,那么对CPI造成的应该说这种上涨的预期会加大,所以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就是说有很多专家认为,我们的CPI可能到第二季度以后会见顶,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会逐渐地回落,所以从目前整个旱灾来看的话,我们现在还不敢这么很明确地讲,这个东西到三季度就会怎么样。

    主持人:但是我想这种影响肯定绝对不是单一的,尤其是当它影响到人们对未来预期的时候,这种影响可能是一个多元的,刘戈在你的眼中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戈:马老师说的宏观,对于全国物价的影响,我看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当地的农业和农民。

    主持人:大家的收入肯定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刘戈:对对对,因为现在正处在什么时候呢,就是早稻大概在4月份的时候已经都播种了,因为长江中下游这一带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有的现在地方的种两季,两季大概在4月初3月底的时候那个时候播种早稻种两季,那么如果要是种一季呢就是中稻,中稻正好是什么呢,从5月中旬到6月上旬这个时候播,那么在早稻如果已经播了早稻,它现在正好是它一个主要的重要的生长期,那么这时候如果缺水,那么对它总体的产量就会有大的影响,那么中稻呢,如果要是早稻没有种,他打算只种一季种中稻,那么现在正好是需要水的时候,如果要是在一些地势高的地方,或者一些水利条件不太好的地方,这个稻子根本就种不进去,那么如果要是再拖后几天的话,可能也会造成粮食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影响。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对于当地,尤其是现在有一些种食大户,我认识的一位袁中宗的青年农民,他现在自己家里面原来有一些地,现在也承包了不少地,那么现在的话他那个地方还好,还有其他现在也都成立农业合作社,那么这些农业合作社,平时他们主要的这样一个如果防灾是对于这个洪水涝灾的话还有一定的预防,但是对于这个旱灾来说的话,完全淬不及防,买水泵修渠道这些事情可能都来不及做,所以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隐藏的可能潜在的影响会非常大。

    主持人:是,这种极端天气的到来,可能很多人都难以预料,在昨天我们看到国家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特别提出这一次我们看到的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区域,这些年来异常偏少的降雨造成的,那所以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些区域未来会是什么样一种天气呢?所以我们还是来看一看来自气象局的专业人员他的气象预告。
   
    杨贵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从目前的预测去分析,干旱区未来降水会逐渐地增多,我们逐步预测大概6月3日到7日,在干旱地区会有一次降水过程,但是雨不一定下的很大,也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一个降水,也就是说这是一次过程性的降水,我们初步预计的量大概是中到大雨这么一个量级,可能会对气象干旱有所缓和。

    主持人:我们很欣慰听到了“降水”这两个字,虽然可能是过程性的降水,但是我们也希望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一下干旱,其实面对干旱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能够把这样的损失降低到最少,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长江中下游大旱提出新课题,怎样给旱区人民最直接帮助,如何才能从被动应付,变为科学应对?《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现场,继续来关注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旱情,面对旱情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已经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我们在下面这个短片当中一块来了解一下。
   
    面对旱情多地全力组织抗旱灌溉保农业生产,安徽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增加受旱地区沟渠塘坝的蓄水量,最大限度地补充灌溉水源。1969年建成的驷马山引江工程还在发挥作用,灌区乌江提水站,6台大功率水泵不间断抽水,把江水引到灌区,临近安徽在江苏省西南部的溧水县持续干旱导致历史悠久的石臼湖已经干涸见底,从28号开始南京启动抗旱调水方案,通过秦淮西河泵站将长江水提入秦淮新河送水到石臼湖。

    俞少华(南京台记者):几天前,石臼湖还干涸见底,现在我们来到湖边看到,石臼湖更像是一个密布的河网,在湖底的主航道上蓄满了水。

    此外,国家防总加强了对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加大下泻流量,保障沿江地区生活生产用水,资金方面财政部、民政部表示,已先期安排55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帮助湖南湖北解决受灾群众粮食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有关旱情报道媒体也在聚焦,《经济参考报》文章指出,气象干旱之所以能在我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既是受极端天气影响,也是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滞后造成的,此外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南方丰水区也要重新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变旱为利,当务之急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变对水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主持人:我们不敢说人定胜天,但是面对极端的天气状况,其实从人的角度而言,我们的确可以采取很多做法,像刚才短片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你们两位的眼中怎么样做才可以把现在旱情给我们造成的影响降低,再降低?

    刘戈:的确天灾是一码事,就是老天爷干旱没有办法,但是干旱是不是一定会造成旱灾就不一定,那么现在就看有一些地方现在就形成了比较大的灾,而有一些地方通过比如说他原来的基础设施比较好,然后未雨绸缪有一些应对的措施,这个时候它就不会形成灾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谈水利建设,但是确实是一直以来,可能有一种观念,一说水利建设就是说要建大水库,要建大坝,但是现在事实证明大坝大水库未必能解决干旱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是原来的这种由各种湿地、湖泊和纵横交的这样的一个田野的沟渠,最后所组成这样一个体系,它本身是可以涵养水分,那么洪水来了的话更多的可以把水存住,当洪水没有的时候,你很容易也从里面获得这样的一种交换的条件,所以还是我觉得就是如何让这个旱不要变成旱灾,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可做的东西。

    主持人:其实还是咱们老祖宗反复强调的四个字“未雨绸缪”,你之前做了多少准备,你就可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状态去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

    马光远:对,这次我们看到,这次旱情的确非常严重,60年也好,100年也好,总之不是一个很轻松的可以应对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出现这样旱灾的时候,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的应对的举措,我们所做的准备,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水的一些需要。

    刘戈:可能南方也形成这种习惯了,平时主要是抗洪抗的。

    主持人:从来没想到说有这么严重的旱情。

    马光远:我觉得出现这种旱情以后,倒不是说我们是不是有没有说,对南方来讲,对北方来讲是不是应对的举措不一样,我觉得对于农业生产来讲的话,基本的水利设施,基本的灌溉设备它都是一样的,不管有没有旱灾,有没有水灾,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就是说这些现在旱灾比较严重的省份,那么从他的本身的基础设施来看的话,无论是大的旱灾也好,小的旱灾也好,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现在我们看到一旦出现旱灾以后,有些地方就开始自保了,比如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说江西准备在鄱阳湖也建一个水坝,那么这个水坝可以把水留下来,来满足本地的需要,那么这样意味着你如果建了水坝以后,那么下游的怎么办,所以说我觉得现在遇到这样情况,那么一方面我们要在以前我们历史的欠帐上下工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是有它的原因的,而且我们看到我们整个气候变化非常异常,你保不准哪一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现在反常已经变成了正常,所以你要做的这个你要下的功夫,你要做的准备会非常得多,而且应该全国一盘棋的,你不能说跟以前一样,大家两个村子为了争水,你把水拦到你的地盘去,不让别的地方来,那么这种应对本身来看的话并不能够去解决根本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我们也特别采访了一位专家,我们听听他的说法。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最大的问题就是像长江中下游这些地区,过去基本上特别注重“排”,而忽略了储水,再加上围湖造田,现在短期的不下雨,就造成这么大的问题,说明过去的治水策略,纯粹以“排”为主,应该要改变为“排储”相结合;第二点可能农村基本上各种小农水都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基本上现在没法发挥功能了,或者一些水坝也都是病坝,也不敢去拦水;第三个就是农民抗旱,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特别弱,现在出去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可能比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还多,这样他认为抗旱不值,真正解决干旱问题核心是小农水。我的建议就是中央应该趁这次干旱之机,拿出一笔钱来让农民打井,把水给灌上,那么长期来说,应该国家投更多的钱,让这些农村的沟塘渠堰建起来储水于民,这样才能够排储相结合。
   
    主持人:其实正像郑风田先生刚才所说的,与其当这个干旱到来的时候我们来被动地应对,还不如我们更多的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来科学应对,不过对于旱区而言,我觉得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当地的农民或者说渔民,他们的生活陷入到了困难的境地当中,如何能够及时地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两位有什么建议吗?

    刘戈:其实水利设施建设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对于气候长期变化的这种判断也非常的重要,那么我们的国家来说对这方面的判断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更深入这样的研究,这样来说的话对于那些种地的农民,如果就是他以前一直已经习惯于,几辈人都习惯于抗涝、抗洪,那么现在的话如果干旱变成了一种常态的情况,那么可能对于他的投资的思路,对于他自己建设,他的品种的选择来说都会有发生一个变化。

    马光远:我看到这个国外媒体,这一次对中国的旱灾非常关注,那么他们的关注点可能跟我们目前怎么去应对的关注点有点不一样,你比如说《英国金融时报》他说这么一句话,他说长江本身面临干旱无疑给我们敲响一剂警钟,长江流域供养着4亿人口,它是中国最重要的流域,这是从它长江本身不应该出现干旱,还有美联社说尽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