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及经济放缓“为难”各国央行
有机构称,二次衰退或从担忧变成现实
2011-06-01   作者:记者 肖莹莹 实习生 李觅/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印度、日本、韩国等多国5月31日公布了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数据。研究机构和国外媒体认为,通胀形势严峻且经济增长乏力,成为摆在各国央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多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印度中央统计局5月31日发布的公报显示,印度经济在上财年(截至今年3月31日)第四季度增幅仅为7.8%,低于市场预计的8.2%,也是2010年以来增幅最慢的一个季度。路透社的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央行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给投资和消费造成了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一季度出口量下滑8.7%。《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认为,这将把第一季度国内经济增速拉低2.4个百分点,从而令经济增长陷入停顿。上述数据公布后,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15位经济学家给出的最新预期为,澳大利亚第一季度GDP萎缩1.4%,而上周五给出的预期为萎缩0.4%。
  韩国统计局5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4月经季节调整工业生产较前月下降1.5%,远逊于路透调查预估的增长0.5%,这加深了有关全球需求可能正在放缓的忧虑。
  日本经济产业省5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4月份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1%,但同比下降14%。分析认为,这表明企业在修复3月份地震和海啸损坏的生产设施和供应链方面取得进展,但仍不及预期,此前预测上升2.8%。
  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也正面临增长问题。《华尔街日报》5月31日的文章指出,没有什么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复苏正在提速。制造业在冷却,楼市处境艰难,消费者花钱也很谨慎,这一切意味着美国经济完全康复的进度可能慢于预期。摩根大通、美银美林和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机构近期都下调了他们对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的预测。

  多家机构预期全球经济放缓

  高盛集团在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将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4.3%,比该公司4月发布的4.8%的预测降低了0.5个百分点。高盛的经济学家认为高油价和日本地震正在让世界经济发动机“降温”,此外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也令经济增长蒙上阴影。此次的预测考虑了欧洲地区消费者信心下滑、中国制造业略微放缓以及美国耐用品订单减少等因素。
  经济咨询机构美国IHS集团旗下环球通视公司5月30日发表报告说,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全球经济增速正在放慢,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出现了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二次衰退或许从担忧变成现实。该公司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4.1%放缓至3.5%,与该公司不久前预测的3.8%相比再次下调。
  法国信用保险集团科法斯上周亦在北京宣布,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对增长放缓的预期来自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新兴国家日益紧缩的货币政策。

  多国央行进退两难

  经合组织上周在其半年度经济展望报告中称,虽然全球经济复苏的自我持续性增强,但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日欧部分经济体公共财政恶化的情况下,经济复苏仍可能脱离正轨,进而在一段时期内造成低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这种局面也成了摆在各国央行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防止严峻的通胀形势侵蚀经济发展成果,新兴经济体早在去年就开始了货币紧缩措施,决策者的底线被高位通胀率反复试探。如今,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紧缩政策已开始给经济增长蒙上阴影。在印度中央统计局5月31日公布了欠佳的经济数据后,路透社的分析文章指出,印度央行可能会在6月16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做出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尽管此前分析人士普遍预计,该国央行会继续5月的加息举措以遏制通胀抬头。
  澳大利亚的情况也很类似。尽管该国央行在5月份向上修正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明显暗示有意在未来某个时候上调利率。但分析人士认为,该国一季度经济的大幅放缓可能排除了澳大利亚央行在6月7日会议上加息的可能。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海伦·凯文斯称,经济疲软势必让澳大利亚央行有更多时间持观望立场。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4月份美联储官员下调了2011年经济增速预期。新的预测将于6月22日出炉,届时他们可能被迫再次下调预期。如果经济增长令人失望,可能意味着通胀压力较小,进而减小美联储近期加息的可能。
  不过,并非所有的央行都会放缓加息脚步。欧洲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份通胀率从4月份的30个月高点2.8%降至2.7%,为去年8月份以来首次下降。但英国《金融时报》和《每日电讯报》的文章认为,尽管欧债危机的余波不断,但为了达到设定的接近但略低于2%的通胀控制目标,已在4月采取加息措施的欧洲央行仍有可能会在今年7月进一步加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持续干旱助推通胀5月CPI或创新高 2011-05-30
· 6月A股国际板与通胀“鸭梨山大” 2011-05-30
· 抑通胀应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2011-05-30
· 反通胀欲奏效需加强政策执行力 2011-05-30
· 控通胀需要更智慧 2011-05-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