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券商的上会材料,机构部还没有转过来。”3月中间,证监会发审委一位人士向《机构投资》透露。
尽管如此,2011年被认为是券商上市的大年,国信证券最有希望成就今年第一单。
而备受关注的国泰君安,却被传与申银万国的换股计划遇冷。
沪上另一家被力推上市的券商——东方证券,也在为自身的成长而烦恼。
国泰君安换股被传暂停
“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的换股计划被有关方面冷淡。”3月,上海某券商人士向《机构投资》透露。
记者就此致电国泰君安相关人士,后者表示没有听说。
不过,另一位接近上海国际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该计划虽未被冷淡,但确实遭遇困难,据称是在某项控制权上,双方陷入僵持。
去年年末,汇金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正式达成了《关于申银万国与国泰君安股份置换和转让备忘录》。根据该份备忘录,上海国际集团以所持有的申银万国12.19亿股份,换得汇金手中国泰君安5.22亿股份,并且以50亿左右的现金收购汇金手中剩余的4.78亿股。
当时该备忘录的签署,并认为是基本扫除了国泰君安的上市阻碍。
然而仅仅至今年年初,换股计划就陷入停顿。知情人士表示,上述僵局肯定要解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国泰君安的上市时间表。
上海国际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国泰君安肯定不会在2011年上市,就算是换股计划顺利进行,也将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国泰君安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并没有成立上市筹备小组,倘使今年上市的话,时间比较紧。
2012年,被一致认为是国泰君安的上市年。3月,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公开表示,2011年将加强对上市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实现上市目标。
上海市金融办则将意愿表达得更明确,国泰君安力争明年上市。
关键在于国泰君安的控股股东上海国际集团“一参一控”问题的解决,后者目前还控股和参股上海证券、中银国际和海际大和。
消息陆续传出。2月,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前者将手中持有的中银国际6%股份,即9000万股,以每股4.58元的价格,出售给后者。
3月,交银国际信托被传将入主上海证券,成为控股股东;此前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亦成为传闻主角。无论何种结果,上海国际集团对上海证券,由控股变为参股,已是定论。
而随着控股股东上海证券的易主,海际大和也极有可能被上海国际集团一同打包出售。成立于2004年的海际大和,直到2010年才迎来第一单也是目前唯一单IPO。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国泰君安若上市,其市值应与海通证券差不多。上海财汇的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8日,海通证券的总市值为877.09亿元,总股本约82.28亿。
东方证券困于成长性指标
对于被传有可能早一步上市的东方证券,一位知情人士肯定地表示,国泰君安上不了市,东方证券也肯定上不了。
据该人士透露,在上海市政府的上市排片表中,东方证券从来都是列在国泰君安之后。
“我们还没有交材料呢。”东方证券内部人士向《机构投资》透露。
此外,比照IPO企业须连续三年盈利的硬指标,东方证券在2008年受自营业务的拖累而出现亏损,因此上市肯定不会在2011年内完成。
事实上,在2011年实现正收益,对于东方证券不成问题。2010年,东方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净利润13亿元,2009年则分别约为38.1亿元和19.2亿元。
对它上市形成更大阻碍的,则是2009年11月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完善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审慎性监管要求的通知》。
“成长性指标很头疼,而且这也不是光靠自己努力就能完全把握的。”东方证券内部人士无奈地表示。
在证监会的这份通知中,对申请上市的券商有三项量化指标,其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有关审慎性监管要求为“公司上一年度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两项业务收入水平位于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或者至少有一项业务收入水平位于行业前10
名”;“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审慎性监管要求为“公司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一项业务净收入增长率近两年均位于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此外“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量化指标为分类评价类别在B
类以上(含B
类)。
中国证监会去年公布的券商分类结果中,东方证券评级为AA。
经纪业务竞争激烈,难以成为亮点。然而,东方证券内部人士分析,在成长性指标上,靠资管或者投行业务是不可能达标的。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去年公布的数据,东方证券资管业务2009年净收入排名第一,约为2.59亿元,但在净收入的增长率上,却未进入高于中位数的13家公司之列。
“资管业务已经是业内第一了,还怎么可能有高增长率?”东方证券内部人士抱怨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方证券未经审计的2010年财报上,其资管业务净收入骤降为约5681万元。对此,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解释道,统计口径上做了调整了。
至于投行业务,2009年东方证券此方面的净收入约3.2亿元,排在第13位;其净收入增长率为332.87%,超过中位数水平,位列第十七。
2010年的财报显示,东方证券该业务净收入为近3.1亿元,与2009年约3.2亿元相比,竟然出现了负增长。
形成对比的是,2009年国泰君安和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排在东方证券的前后,为第12和第14位,分别约为3.7亿元和3亿元;而2010年,国泰君安的投行业务净收入约7.2亿,广发证券约7.96亿。
东方证券的经纪业务,在2010年的净收入约为152.3亿元,2009年约为173亿元,同样出现负增长。
或许能让东方证券稍感安慰的是,证监会发审会一位人士表示,规模性指标更重要,成长性指标则为辅。
国信证券轻装发力冲刺
2010年,仅三家券商以IPO方式登陆A股市场;2011年,国信证券、西部证券、安信证券、齐鲁证券……暗抢今年券商上市头一单。
“现在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都比较好,大家都在抢头名。”某券商分析师表示。
“国信最有可能。”几乎所有接受《机构投资》采访的相关人士都同意此看法。
深圳市国资局副局长高雷在今年年初就表示,正积极推动国信证券上市。
国信证券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已经递交材料,在排队了。”
2010年,国信证券各项主营业务的表现抢眼。
经纪业务上,规模占全行业市场份额的4.49%,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银河证券和国泰君安;尤其是在全国4500家营业部中,国信证券有6家进入全国前十,并且包揽前三名。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信证券在股票及债券承销上排名第11,金额约为527亿元,而2009年则约为346亿元;在主承销的数量上,2010年为46家,排名第三,而2009年为30家,同样排名第三。国信证券对外表示,其拥有194名保荐代表人和准保荐代表人,亦为业界之最。
据国信证券2010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其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超过了17.5亿元,与2009年约8.7亿元相比,增长了100.37%。
上海财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超过49亿,在同业中位列第七。
曾经因股东“一参一控”未达标而上市受阻,如今亦不复存在。据报道,国信证券第一大股东即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转让7.41%的安信证券股权,目前仅控股国信证券,拥有其40%的股份,并且参股国泰君安,持股11.15%。
与此同时,同在深圳的安信证券,上市的主要阻碍亦被清除。
去年因股东未达标“一参一控”而导致上市材料被退回的西部证券,命运在今年年初峰回路转。1月13日,城投控股发布公告,表示收购陕西省电力公司手中30.7%的西部证券股份,并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在2010年年底,西部证券董事长刘建武就亲口对媒体表示,希望2011年内上市。
“在排队上市的券商不少,或许今年有二三十家能成,”某业内人士称,“券商上市的时机很重要,一旦错过就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