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2010版) >> 世界
绕着弯儿硬挺评级机构 巴菲特听证会上耍太极
2010-06-04   作者:记者 王龙云 实习记者 张媛/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股神”力挺,义也?利也?

  巴菲特传记《滚雪球》作者艾丽斯·施罗德女士曾说,巴菲特其实就是当事人,“只要他是一个投资者,他就必须维护这些投资”。

  在此之前,巴菲特还力挺过身陷“欺诈门”事件的高盛集团。无论高盛,还是穆迪,目前在美国民众当中的声誉都呈日落之势。
  今年4月份,哈里斯网上评估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盛跻身于美国十大最差企业之列,与其为伍的是房地美、房利美、美国国际集团以及花旗等。其他几家入选不足为怪,皆因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摔得鼻青脸肿,得到“贵人”庇佑的高盛安然过关却依旧榜上有名,这只能解释为“群众关系太差”。
  穆迪也在美国政府的金融监管风暴下逐渐暴露出本来面目,很多美国媒体将三大评级机构视为本轮金融危机事件的重要帮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不久前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抨击评级者》一文,他说评级机构其实是个貌似高尚且值得尊敬的行业,实际上却制造了大量的利益冲突。
  这么一对难兄难弟,“股神”仍是不离不弃,真的是义薄云天吗?从经济利益上看,作为高盛、穆迪的大股东,巴菲特自然要维护其利益。
  有报道说,巴菲特30年多年来一直与高盛的互为犄角,“高盛帮助创造了现在的伯克希尔”,而后者也时常投桃报李。在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巴菲特果断出手,斥资50亿美元注资高盛,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美国资本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每年5亿美元的红利,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说法,相当于秒针“滴答”响一声,高盛就要付给伯克希尔15美元。
  至于穆迪,也算是巴菲特掌控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位“老友”,自2000年购入后一直持有,直到2009年7月末,才因其面临运营风险和严格监管才开始减持。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持有穆迪13%的股份。
  再往深了说,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好,高盛、穆迪也罢,其实都是华尔街这个庞大金融机器的组成部分,只有让他重新开足马力运转起来,大家才有钱赚。也正是基于共同的利益出发点,“股神”对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大力推行的金融监管计划没有多大热情,反而是处处提防,以免自己的公司遭受损失。在奥巴马提出向大银行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的建议后,持有高盛、富国股份的巴菲特公开表示反对,说自己实在不觉得他们(美国大银行)应该支付任何额外税款。
  当然,“股神”力挺高盛、穆迪,也与他对本次金融危机的认识有关。至少在他看来,该挨骂的是无能的政府监管机构,无论高盛还是穆迪,要么无可指摘,要么仅仅是犯了错,绝对与所谓的华尔街原罪无关,并且这些机构固有的盈利模式也不是诱发利益冲突的“温床”。
  巴菲特为信用评级机构辩护时说,相信包括标普和穆迪在内的评级机构“有着相当出色的业务”和“极强的定价权”,信用评级机构只不过与他本人犯了同样的错误,高估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在谈到高盛“欺诈门”事件时,巴菲特认为高盛的做法无可指摘,面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民事指控,高盛仅仅是输掉了一场“公关战役”。
  正如巴菲特的老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利·芒格曾打比方说,高盛就像一只从马戏团铁笼里逃出的老虎,对社会造成某种影响,然而,追根究底,是驯兽师没做好本职工作,“政府监管体系令我们彻底失望。”
  不过,无论怎么说,巴菲特对于口碑二字还是相当看中的。为了盈利落得声名狼藉,绝对不是巴菲特的首选。有报道称,在2010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开幕影片中巴菲特就别有深意地播放了自己1991年拯救华尔街投行所罗门公司时的警告:“如果让公司亏钱了,我还能理解,但是如果让公司名誉受损,那我将毫不留情。”这话不会是有意说给高盛和穆迪听的吧?


123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 2010-05-21
· [博客]但愿巴菲特这次说错了 2010-05-14
· 巴菲特:中国是令人惊喜的经济体 2010-05-04
· 高盛陷入欺诈门 巴菲特的眼泪在飞 2010-04-21
· 高盛门难撼巴菲特 2010-04-21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