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伤痛
    2009-12-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我看来,目前城镇的焦点问题,一是就业,二是房价。并不是说其他问题不重要,而是说这两个问题最值得关注。
  就业不必说了,虽然凯恩斯主义在此轮金融危机中的角色仍备受争议,但它对把就业问题放在经济工作的一个核心位置,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尤其应引起重视,因为我们不少家庭供大学生读书已经力不从心,假如他毕业后仍找不到工作,给所在家庭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种背景下,高房价给未购房者的伤痛,更显突兀甚至会被无形中放大。虽然有专家一再声称大学生毕业两三年就买房为时尚早,但房价的上涨速度却催促本没有实力的年轻人提前加入购房者队伍。近两年已买房的年轻人为何会心生后怕之感,因为他们觉得这轮大涨前没能买房,就只能加入祈祷房价大跌的行列了。
  如你所知,不少已购房者透支了两代甚至三代人的积蓄,其中可能包括老人的养老储蓄。无论我们如何看待所谓买房“啃老族”,我相信用父母养老储蓄支付首付款的购房者,是心怀内疚的。其中的伤痛,恐怕只有自己知道。而此轮上涨前错过购房时机的人们,那份“痛何如哉”之感,更无以形容。
  背负月供的人们,很多时候是战战兢兢的。虽然如今换个工作不算什么大事儿,但在门口排着就业大军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考虑清楚,离开这里还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们不能夸张地说,每个公司的下属都唯领导(老板)脸色是瞻,但月供焦虑对于诸多公司员工突破、创新能力的挤压,恐为不争的事实。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发展空间相对较大一些,但生活成本也偏高,其中就包括要承受高房价。虽然我们可以寄望于当地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但财富的聚集效应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房价的稳定越发充满不确定性。当然,理性人应该分得清什么是内心的期望,什么是坚硬的现实。
  相对于施加于个体的伤痛,高房价对产业发展的伤害,我们的感受就没有那么直接了。最近,北方某个经济很不发达的县城,进行了一次土地拍卖,起拍价是每亩40万元,北京一家地产商原本希望能以每亩80万元(溢价率100%)拿下,同时还可能获得当地的一些政策优惠。但他们失算了,因为土地旁落。
  在七八家竞争者中,以黑马姿态胜出的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汽车配件企业。据说,该公司将其历年积累的所有利润都投入到这幅土地中了。我不知道汽车配件行业的利润有多大,但很显然,它不如房地产开发,至少那家公司是这么认为的。当汽车配件企业舍身跳入完全陌生的房地产开发,我听后为之一颤。顺便提一句,那里的房价是每平方米2000多元,当地的中位数收入约千余元。近几年有多少“外行”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我没能找到权威统计数据。被专家多次谈及的现象是,在各地高地价的制造者中间,不少是国资背景。虽然有经济学家称,4万亿政府投资中,有多少多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同样缺乏确切数据支撑,但宽松的货币是此轮资产价格大涨的主要动力之一,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个现象是,几年前央企主管部门就号召非房地产主营业务的央企将房地产业务分离,但事实是,这些央企的绝大部分不但没有剥离房地产,反而涉足房地产更深了。个中意味相当明显。当房地产投资所得的收益是如此丰厚甚至是如此容易时,谁还愿意去费劲地加大实业方面的投资?资本堆高房价,给实业留下的伤痛,一段时期以后才会显现。
  房地产需要综合治理,将房价对个体和产业的伤痛,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其实这也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相关稿件
· 楼市新政剑指高房价 非打击房地产行业 2009-12-21
· 经济持续复苏 须先遏制高房价 2009-12-17
· 着力遏制高房价牵动全社会最敏感神经 2009-12-17
· 遏制高房价障碍大 地方与民生利益难调 2009-12-16
· [网评]网民热议“国四条”能否打败高房价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