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时刻铭记灾害在忘记时袭来
    2008-05-23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进入汶川地震专题]

  目前,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能够在破坏力大的地震横波到来前几秒至几十秒监测出地震的震源、震级,并向各机构和居民发出警报。在长期的防震抗震生活中,日本人积累了丰富的与地震“斗争”经验,有句与地震有关的日本俗语——灾害在忘记时袭来,就是日本民众时刻不忘应对地震的写照

  日本列岛地震频繁,多次发生大地震。其中,1923年发生的里氏7.9级关东大地震,死者达105385人,数十万座建筑化作废墟;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里氏7.2级阪神大地震,共有6434人丧生,受损建筑近65万栋,经济损失约1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战后所遭遇的最大灾难。惨痛的教训促使日本政府和国民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不断通过提高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的抗震标准等手段来提高抗震能力,平时还注重通过灾害应对训练等来提高国民的自救能力。
  日本对地质运动的监测面很广,监测点众多,日本气象厅和总务省消防厅在全国每个市町村(都属日本二级行政区,都道府县为一级行政区)设至少一台地震仪。此外,防灾科学研究所又在全国设高灵敏度地震仪1800台,宽带地震仪70台,强地震仪约1000台。这些广泛分布的地震监测仪器为日本科学家研究地震提供了大量信息。
  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但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完善,利用地震发生后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能够在破坏力大的横波到来前几秒至几十秒监测出地震的震源、震级,并向各机构和居民发出警报。在日本最近一次比较大的地震——2007年7月新泻县中越海域地震中,这套系统初见成效。

高楼变身避难所

  在摩天大楼里工作生活的人在地震过后都会迅速离开大楼,但东京六本木新社区的建设单位之一——森大厦公司却依然执着于垂直型综合城区建设理念。该企业董事长森稔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建设的高楼是灾害时人们可以避难的社区,而不是应逃离的设施”。
  日本的法律在建筑物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在日本,一个建筑工程要获得开工许可,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东京多处高层建筑的抗震多采用“柔构造”,“柔构造”不是通过加粗、加固梁柱等来对抗地震,而是要让大楼适度摇晃,这样的“柔构造”能够吸收地震的能量,而不是“硬碰硬”地对抗地震波。
  此外,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修订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和《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使日本的防灾体制和地方公共团体防灾体制得以强化。

每部手机都配GPS

  在发生自然灾害后,通信设施容易受到破坏,无法保证救援部门与灾区直接联系。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保证地震后通信能力的及时恢复成为各部门和电信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灾害应急机构的要求下,2007年4月后在日本出售的手机都安装了GPS接收器。这样,即使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救援人员也可以追踪到他们的位置。

地震教育从娃娃抓起

  日本的地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也是日本防灾工作的一个特点。比如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有的学校还会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
  日本家庭主妇们长期在家从事家务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室内防震经验。由于地震可能引发燃气管道破裂甚至火灾,因此一觉察到大地摇动她们就立即关闭厨房火源,打开可出逃的门窗。在她们为防震准备的食品中,有盐和糖等人体必需品。有的人把贵重物品放在枕头套内,遇事抱起枕头就走,既可用枕头保护头部,又能降低财产损失。有的家庭的防震用品人手一套。

人手一只“百宝袋”

  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日本各级政府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让日本政府和民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力设法防震抗震,其中紧急避难用品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日本搜索网站输入“防灾袋”或“非常袋”,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资料。这种用具可以说是一个“百宝袋”,它具有一定的防火防水功能,可容纳瓶装水、压缩饼干、手电筒、药品等多种应急用品。从价格方面来看,应急用品和平时消费的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也都比较便宜。这些应急用品在超市中一般都有销售。
  在日本随处可见避难引导图。一旦发生灾害,应该沿什么路线出去,实在出不去躲在什么地方等待救援,灭火器在什么位置,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根据引导图都能一清二楚。

  相关稿件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