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改是市场哲学与“人”的边缘化
    2010-03-25    作者:邱震海    来源:时代周报

    奥巴马医改,不但涉及到美国也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不但涉及到医疗改革本身也涉及到美国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模式。结果重要,改革过程更重要。美国要厘清既得利益集团,中国也面临这一问题。
  从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来看,社会中心位置是“人”还是“利润”,将决定这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将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和轨道发展。首先,美国医改举世瞩目也好或者世纪改革也好,它的历史性的意义不亚于林肯在美废除农奴制度。如果说美国林肯当时在将近200年之前,废除农奴制度则预示着社会的平等,那么现在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是预示着,美国在全民医改的问题上,它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变化。
  我们知道在全世界,一种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模式,一种是社会福利国家。在整个市场经济的范围之内,前者就是美国的模式,它是以自由经济为绝对的主导,它的经济竞争力是第一的,但是它的人民的福利是第二的,而欧洲则正好相反。这两种经济模式,当然各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就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香港也属于此模式),由于国家的福利负担不是很重,所以它的经济竞争力往往是第一的。而欧洲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说人民能够享受它的尊严和保障,但是它的经济竞争力往往是第二的。两种社会,同属市场经济下两种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但它背后的哲学和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在以包括美国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自由经济模式中,核心不是人而是利润,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经济等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只要是能赚钱一切都是好的。但是相反,在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当中,整个中心的哲学不是利润而是人。
  当然,从本意上说,市场经济首先应该把“市场”作为原始驱动力。中国改革开放30年,如果当年没有首先驱动私有经济、民营经济,乃至1992年之后以市场为主导那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话,不可能实现如此大的原始财富积累过程。
  市场化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市场化的中心和哲学—“利润”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核心,“人”在边缘。根本问题在于探讨,人活着是为了工作,还是工作本身是为了人?生活为工作,还是工作为生活?不言而喻。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显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涉及到一系列国计民生的问题,比如说两会代表、老百姓都在讨论的“三座大山”问题,教育、医疗、住房,包括贫富不均的问题,是不可能完全用市场化解决的。所以我个人感觉到,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一方面在前半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遇到一个根本的理念、方向和哲学问题。
  我们要走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经济路径,忽略人存在的那种社会发展模式,还是相对来说,更要融合一些欧洲的社会发展模式。当然在过去十几年过程当中,由于中国的财富比较少,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欧洲的市场经济模式来进行。但到今天中国外汇储备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的时候,其实我们真的应该考虑一下“人”的因素了。

  相关稿件
· 美医改法案在众议院接受最后考验 2010-03-22
· 公医改革进入最艰难环节 2010-03-17
· 为医改 奥巴马三改行程 2010-03-15
· 医改成功的标志是穷人看得起病 2010-03-12
· [视窗]奥巴马为医改吹响冲锋号 201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