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革先算算事业单位有多少公益性
    2009-10-28    毛颖颖    来源:北京商报
  众说纷纭多日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一事昨天终于得到了初步厘清。有消息称,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抓紧时间制定,但大方向很明确,那就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绩效工资改革的主体。
  那么,什么样的事业单位算有公益性?
  眼下,中国的事业单位虽说千差万别,但大面儿上还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行政性的事业单位,比如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等,待遇早已参照公务员执行,和公务员一样,它们跟“绩效”二字没什么关系。
  二是所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比如出版社、报社等,这些文化单位不是已经转制成企业了,就是正在转制成企业的路上。从“国家部委出版社2010年底前必须改制”的死命令,到“非时政类报刊2011年底前必须改制”雷声渐近,再到昨天媒体热炒的消息——《中华新闻报》上月末因引进战略资本未果而停刊清算,开了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的先例,都说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类事业单位的“行政饭”再也吃不下去。实际上,早在改制之前,这些所谓事业单位中有相当部分就已是财政差额拨款或者压根儿不拨款,一直是“自收自支”、“自己挣钱养自己”,显然,“绩效工资”跟它们也没什么关系,谁也不会来保障它们的待遇、无论是高是低。
  剩下的这第三类事业单位,它们共同的帽子是“公益”或者“公益服务”,主要是大中小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等等,其中学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据说改革后绩效工资与固定工资的比例要达到3比7,而医院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据说改革后绩效工资与固定工资的比例要达到4比6。
  但问题是,被划归“公益”的事业单位有多少公益性?这些年,教育跟医疗这两块又让老百姓体会到了多少“公益”?
  勿庸讳言,这些年,各级财政投入在公立医院的总收入中的占比相当低,可以说是医院越好、越大,财政投入占比越低。数据显示,目前财政投入仅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10%,仅占三甲医院总收入的2%。1980年到200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43.2亿元猛增到9843.3亿元,增长了68倍,同期政府投入由78.8%下降到50.7%,个人支出由21.2%增加到49.3%。而卫生部的一项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内地医院用于建设的资金为185个亿,其中财政投入只占23%,其余由医院贷款和自行筹集——可以想见,医院会如何自行筹集。
  无论是看医生的实际收入(包括灰色收入),还是看医院大楼跟机器的日新月异(固定资产投入),咱们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在财政投入不足——事实上,国家也不可能全包下来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其实从来就没有公益过。当新医改已经放弃“大家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享受最好医疗”的高调之后,对新医改的执行方——医院为什么就不能客观一些?与其自欺欺人地划归公益,还不如承认盈利、打击暴利——教育也是同理。在保证真不能挣钱的边远地区学校和乡村卫生院财政投入的同时,必须要限制真能挣钱的大医院、好学校在拿了绩效工资之后的“自行筹集”,对它们来说,在有限的、明面上的工资里分出3或者4并没有什么意义,国家给的绩效工资赎买不回全部的“公益”。毕竟,绩效工资虽然是篇大文章,但在解决教育跟医疗投入这个根本问题上还是小了些。
  相关稿件
· 财政部对金融类企业绩效进行评分 2009-10-21
· 央企负责人兑现绩效年薪须过考核关 2009-09-17
· 人保部正赶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细则 2009-09-14
· “全面绩效”会让我们的工资条“瘦身”吗? 2009-09-10
· 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是考核办法 200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