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节成为健康文化的平台
    2008-02-01    梁思奇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在北海市合浦县,不少村子在筹备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令人惊奇的人,一些过去已经很少看到甚至湮没的民俗活动,如民间曲艺“耍花楼”、“老杨公”、“公馆木鱼”等重新现身面世。一些干部说,在相邻的玉林等地,一些村子过年还打算组织舞狮子、斗陀螺、斗鸡等活动。不少人表示,几十年没有见过这些“古董”了,感到特别新鲜。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讲求团圆、欢乐、祥和,有举行各种民俗活动的传统。这些民俗活动,或者表达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或者表现节日喜庆的心情。由于电视普及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原因,这种民俗活动日益稀少,但并不等于他们缺乏“市场”。各地在筹办春节文体活动时,应开拓思路,除了组织常见的体育比赛,同时考虑更多地将当地的健康民俗活动纳入其中。
  将民俗活动纳入到春节文体活动中,同时能对保护民间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民俗活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们寓教于乐,对弘扬传统美德、教化社会有着特殊作用。春节期间,鼓励、引导和组织群众开展健康的民俗活动,使人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民俗的了解。这种传承和光大、焕发生命力的做法,也无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
  传统文化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法定节假日中,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春节等节假日作为平台,把与之相结合的传统健康民俗活动开展起来,应该成为各地政府推动文化繁荣的思路。
  相关稿件
· “一定把大家送回家过春节”令人感动 2008-02-01
· 让被强拆的居民过上一个温暖的春节 2008-02-01
· 消费类电子热销 家电巨头逐鹿春节市场 2008-01-31
· 春节前后数码产品的促销力度都不会很大 2008-01-31
· 广西开展春节食品卫生安全执法检查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