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至少逾越三大障碍 内部条件还不完备、各种“陷阱”值得警惕、外力阻碍不可忽视
《经济参考报》: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哪些困难?
孙兆东:目前看来,横亘在人民币国际化征途上至少有三大障碍。 第一,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内部条件还不完备。与历史不同时期实现货币国际化的英国、美国、日本相比,我国尽管近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人均GDP仅3000多美元,全球排名低于100位,相当于世界人均GDP的1/3。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如果此时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势必造成证券市场巨大波动,进而冲击人民币汇率,甚至重演2008年在越南发生的货币危机。再是,国内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先进的现代银行体系,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主要出口产业的附加值、技术含量和价格弹性低;特别是中国的巨额顺差虽然开始减速,但仍然保持数千亿美元的规模,这与国际化中通过贸易逆差输出人民币的要求相去甚远;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匮乏,也影响了人们在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第二,伴随货币国际化过程而自然产生的各种“陷阱”值得警惕。首当其冲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国际金融投机利益集团久经沙场,经验老到,只要能掌握足够数额的人民币,就有可能抓住机会将1997年对亚洲货币的狙击行动复制到人民币上来。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给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造成冲击。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尚未完成,若过快推进国际化,可能造成我国的出口、就业和FDI大幅萎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的稳健性,甚至掉进日本在上世纪日元国际化进程中遭遇的“空心化陷阱”。 第三,地缘政治因素的外力阻碍不可忽视。货币的国际化不是单纯的金融角力,而是大国在政治、军事、技术、文化等方面综合国力的对弈。对于当前乐享铸币税的美元等国际货币来说,绝不会甘心将已经占领的市场拱手相让。更何况我国所采用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大相径庭,西方阵营不会轻易放松对中国的遏制。一些国家肯定会充分卡住“人民币国际化”的通路,用这张牌在国际政治对话中增加自己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