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2月末,广东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957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逼近3万亿元的关口。图为客户在广东发展银行总行营业大厅办理现金业务。本报记者
陈晔华
摄 | 根据央行新近发布的数据,今天头2个月我国新增贷款达到了创纪录的2.66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半。其中票据融资增加1110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024亿元。头2个月份贷款出现票据融资“猛增”、中长期贷款占比高的“双高”特点,票据融资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占企业贷款比重42%和34%。 有关金融人士分析,去年底以来,我国新增贷款大幅增加,表明我国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效应明显发挥作用。但新增贷款“双高”特点却透露,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政府投资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贷大户、贷垄断”现象突出,中小企业借贷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贷款猛增
央行统计显示,1月份新增贷款1.62万亿元,比2008年12月份7700亿元大幅增加。2月份新增贷款1.04万亿元,增幅虽然比1月份有所放缓,但仍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国多数地区贷款均出现相应增长,东部省(市)增幅尤其明显。 “今年头2个月信贷猛增是国家各项政策发挥组合效应所致,银行对政府项目积极性很高,江苏银行去年底签下了700多亿的政府项目贷款”,江苏银行行长黄志伟说,各家银行都在配合“充分发挥好银行信贷资金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的相关政策精神。而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早投放、早落实、早收益”也是银行一贯的经营模式,这也说明商业银行对于经济发展的前景比较乐观。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是走出这一轮经济困境的重要保证。我国银行系统能够如此迅速大规模调动资金,回应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显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调整的弹性。“相比较美国、欧洲的金融体系几近瘫痪的局面,中国金融系统在恢复经济增长中充分显示了活力。”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说,根据经验,货币市场流动性拐点的出现,往往比资本市场的拐点早3个月左右,而资本市场的拐点又往往提前于实体经济见底的6个月左右。从这点看,1、2月份银行新增贷款的大幅增加,虽然并不完全意味着经济下滑态势的根本改变,但至少让市场看到了曙光。
票据融资猛增或有“水分”
“今年头2个月份新增贷款表现出的结构性特点十分明显,突出表现为票据融资额大幅增长,”江苏银监局分析师蔡友才认为。头两个月全国票据融资增加11102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42%。其中,仅1月份江苏银行业票据融资增加1005.5亿元,同比多增1029.8亿元。江苏银行新增贷款额中有近40%为票据融资,而上年同期票据融资为-24.35亿元。 票据融资是银行服务企业经营的一种业务,近年来被我国银行和企业广泛使用。多位金融界人士认为,票据融资猛增的原因综合起来可能有五个方面: 一是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企业利用票据套利。以江苏为例,目前江苏市场票据贴现率折合年利率约为1.3%左右,而银行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仅为0.72%,银行更愿意将富余的资金千方百计贷出去;而目前3个月、半年存款利率分别为1.71%和1.98%,出现了贴现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企业当然愿意用1.3%的利率进行融资。因此,企业一方面向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将所得资金再继续存入定期账户,以此博取利差。 此外,受宏观经济影响,企业财务能力实力和支付能力下降,为减轻成本负担,维持基本生产,不少企业选择了整体费用相对较低的银行承兑票据而非实体贷款,期望通过利用银行信用获得短暂而宝贵的经营空间和时间。 二是银行新增贷款中票据“水分”可能占5成。南京银行副行长禹志强表示,央行屡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后,银行的流动性大为增加,资金运用成为主要压力。但是目前银行对一些项目看不太清,贷款以保证金的形式发放,转而又变成了银行的存款。例如1000亿元的贷款开成保证金,又变成了1000亿元的存款。 增持票据和债券也成为银行资金配置的一种方式。目前,票据融资也记在贷款科目中,银行将票据业务作为“蓄水池”,用来调控资金、存贷比和规模等指标。特别是一些银行会因为投入项目不足,将风险较低的票据贴现作为扩大贷款规模的首选信贷工具,大量买进票据,以完成信贷指标或获得信贷规模。有银行人士做出了估算,目前票据融资中大约有五成实际上回流到银行的账户。 三是市场需求量大。据银行人士了解,许多企业在春节前都希望把票据转成现金,以应付发放工资奖金等现金需求,造成大量票据集中贴现。 四是信贷规模放开后,票据业务不再受到信贷规模控制,银行加大了对票据业务的营销力度,使业务量大幅增加。以工行江苏省分行为例,一月末贴现余额较年初增加165.49亿元,占贷款新增额的43%。 五是受利差不断缩小挤压,银行开始寻求中间业务的增长,试图通过加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抵消利息收入降低之影响。 银行人士认为,票据融资历来波动很大,1、2月份票据融资猛增表明,银行和企业对未来的形势看不准。对企业来说,以票据做抵押,是风险相对可控的一种方式,可以推断其中部分资金更多的是被用于既有商业合同执行,而不是新增建设项目的投入;对银行来说,以票据融资平衡存贷风险较小。
很大程度与政府财政扩张政策有关
“1、2月份我国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远大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投向政府背景的交通、公共基础设施,表明国家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刺激计划已经起效。”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认为,国家提振经济措施的逐步落实,各银行加大了对有政府或国企背景支持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和公用事业项目的投放力度,使得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 江苏辖内大型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1月份就增加973亿元,占贷款增量的46.78%。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1月份新增项目贷款132.7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77.06%,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4%;中信银行南京分行至2008年11月以来,累计发放的人民币对公一般性贷款中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占34.6%。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分析认为,1、2月份银行中长期贷款达到9000多亿元,表明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与政府财政扩张政策有关,不少贷款流入政府资助的大项目、大工程。主要放在对铁路交通、技术改造、城市设施、环境保护、电网改造、居民住房等投资的银行信贷上。同时,在急剧的信贷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信贷资金使用会分布不均,“贷大、贷垄断”现象更加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随着银行信贷快速扩张而缓解。 左小蕾表示,银行新增贷款能否刺激经济增长恢复,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新增贷款是否拉动了民间投资,如果不能拉动民间投资,单靠银行贷款“孤军作战”对经济拉动仍然是“杯水车薪”。二是新增贷款是否流向中小企业,扶植中小企业从保增长、保就业的角度,是这一轮恢复经济所依靠的一个关键的部分,银行新增贷款要特别注意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