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5-05 本报记者:周晓农 郭嘉轩 戴劲松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刘畈水库远景。本报记者:郭嘉轩 摄 |
|
刘畈水库管理处处长陈可祥告诉记者,渠道当年修建的标
准很低,渠身全部为土渠,渗漏严重,经过30多年运行,淤塞 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报记者:郭嘉轩 摄 |
|
监利县分盐镇1976年修建的排涝闸近况。本报记者:周晓农
摄 | 水利是农业的基本命脉,然而,记者最近在湖北京山和监利两个产粮大县采访时了解到,水利设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生产。这一现象在湖北的一些粮食主产区,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湖北京山县“刘畈灌区”干渠修建标准低,运行30多年老化失修,渠水大量漏失,保灌面积已缩减一半以上,大部分灌区有旱即成灾。按缩减的保灌面积计算,每年减少粮食生产能力4000万斤。 刘畈灌区干渠1965年10月动工修建,1974年建成通水,全长63.5公里,由西向东,从低山丘向平原横穿京山县北部大半个县境进入邻县。设计输水能力每秒9.66立方米,通过若干支渠、斗渠、毛渠等自流灌溉,可使下游72个村10.2万亩耕地成为旱涝保收的双季稻产区。灌区年产粮食最多时达1.5亿多斤。这条当年动员农民千军万马上阵修建的渠道,限于当时技术和资金条件,修建时处处因陋就简,弯道多且大,填筑质量差,也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是一条低标准且没有硬化的土渠,历经多年运行效率早已一年不如一年。 记者在一些渠段和渡槽看到,渠内杂草灌木丛生,通道变窄。距离渠首8.5公里的陈家冲吊装渡槽,槽身混凝土剥蚀,钢筋外露,墩基开裂。同行的地方水利部门同志介绍说,干渠上渡槽、涵闸等480多处建筑物,失效和带病运行的占80%以上,还有多处滑坡导致泥沙淤积,输水能力现在只有每秒4.5立方米。当初,考虑到土渠渗漏问题,曾在干渠上拦腰建了一个太阳坝蓄水库,库容18万立方米,现在坝体表面出现三个直径60厘米至2米的孔洞,里面形成近200立方米的空洞,现在也不好用了,如遇山洪坝身垮塌,还会危及当地群众的人身安全。本来就不足的渠水一路渗漏,到不了渠尾就没有了,实际灌溉面积仅剩了3.9万亩。
在干渠中段的罗店镇,副镇长陈勇说,本镇由干渠引水灌溉的面积,已由过去的22个村5.5万亩减少到5个村8000亩。罗店镇1975年水稻种植面积就达到4.5万亩,农民怕旱,现在不论怎么推动,水稻面积也只有1万亩左右。 在平原湖区,比旱灾更易发生的是涝灾。监利县分盐镇海拔偏低,是全县的“水袋子”。1976年建成的用于控制全镇的进水泵站和出水泵站,早已不能使用。排水处原安装有6台155千瓦的水泵用于排水。泵站原本设计排水能力就偏低,每秒只能排9个立方米,历经多年,设备老化不能使用,都已不知去向,泵房只剩下空房子,成了一家商店的仓库。全镇138平方公里面积,13万亩田,只能靠村组各自为战自行排涝,全镇排涝标准不到3年一遇。现年52岁的镇水利站站长李启华,18岁起就在水利站工作,他说,如1天的降雨量达100毫米,连降3天,镇里就是一片汪洋。1991年一场大雨,镇里被水浸泡17天,庄稼全泡死了。到了1996年,又出现了相似的灾害。 湖北中部的京山县,是我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县农办的同志介绍说,全县156座水库及相关的水利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80%均属病险水库。这几年,经多方争取投入,完全除险的水库近40座,保灌面积也由三四年前的41万亩增加到51万亩。现在的问题是,县级财力单薄,大量属县乡管的水利设施长年失修。刘畈水库管理处处长陈可祥说,刘畈水库坝身这几年经过上级投入已完成了整险加固,总库容可达5000多万立方米,但干渠的整修,设计投资近3000万元,虽多次上报却一直难列上计划,因此整个灌渠还是无法发挥全部灌溉能力。 干渠长期失修,还引发了严重的争水矛盾。罗店镇马河村村支书邓信华说,村里本来有700多亩旱涝保收高产粮田,由于刘畈水库的水常常到不了村,2007年算得上风调雨顺,村里却还有400多亩耕地因缺水栽不上秧苗。每临灌溉时节,我们都提前将水费交到水库,希望能保证供水,但由于渠道通水有限,等到上游吃饱了再放到我们这里时,季节早过了,沿渠村组为争水矛盾不断。 邓信华已连任两届县人大代表,他表示,村民之所以选他,就是希望他在人大会上提出干渠整修议案。但因县里没钱,结果是,议案年年提,年年被转为建议,最后由部门给个解释不了了之。2007年,村里只好通过山林发包、村民集资等方式,并争取了部分县里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投入40万元开挖了一个大塘堰。 监利县水利局副局长陈绪平也表示,水利部门曾对分盐镇排涝设施改造进行了规划,要满足现有农业生产需求,灌溉能力必须达到每秒15至20立方米,排涝能力必须达到每秒40立方米的水平,总投入超过3000万元,县里根本无法承受。监利县粮食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陈绪平说,近几年,国家对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县里的大型泵站正在得到改造。但属县乡管的中小型泵站问题却十分突出。全县分布在各乡镇的中小泵共有454座,能投入正常使用的仅273座,其余均处于病险状态,无法正常运行。问题还在于,许多设备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连生产厂家都找不到了,即使想修理,连配件都买不到。 在监利和京山县,记者采访到的农业和水利部门纷纷向记者表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重中之重,而粮食生产更是要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水利建设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增产措施,如何增加中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搞好规划,管好用好资金,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