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进入逆差时代。”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研究员8月16日在一论坛上表示。 根据张晓山测算,2009年中国净进口粮食(谷物与豆类,不算豆油)4264.5万吨,当年粮食产量53082万吨,净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界定为当年产量加上净进口量)的7.4%,“已经超出粮食白皮书提出的标准”。 所谓粮食白皮书,是指1996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它提出,在正常情况下,中国粮食(含豆类、薯类)的自给率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 近期,中国罕见地从国外进口玉米。国家发改委解释称,尽管中国每年有72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但是中国企业很少使用。“今年国内玉米价格有所上涨,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因此出现了玉米进口的情况。” 张晓山指出,目前中国只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他分析称,在现行食品消费模式及与农产品相关的产业结构下,满足当前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至少需要耕地21亿亩,其中大约13%的耕地资源来自于国外。 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水资源充足、适宜粮食种植的地区为了经济发展,将农地变为非农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南粮北运’,变成现在的‘北粮南运’。”张晓山说。 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要求耕地面积不能低于18亿亩红线。 “(即使)保20亿亩,农民没有积极性怎么办?”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提出疑问。他认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产量,在保护土地的同时,要在科技上突破。他再次提到颇具争议的转基因技术等相关方面。 张晓山认为,“18亿亩红线”的概念提比不提好。他担心,一旦闸门打开,(农用地转非农用地)就控制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