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飞涨背后凸显监管“软肋”
    2010-07-0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药价虚高几乎已成一种顽症。据媒体报道,近期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突击涨价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在“以药养医”的现行体制下,三大监管“软肋”成为药价飞涨的幕后“推手”,需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加以整治。
    “现在大多数药企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差不多,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经销商没有三四倍以上的利润是不会去做的,为了吸引经销商,也考虑到我们自己的利益,成本一两块钱的药,出厂价可能就定到了四五块钱。”湖北某药厂的一位销售经理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改革定价机制之所以困难重重,根源在于政府相关部门很难得到真实的出厂价和流通差价。一是我国有数千家药品生产企业,很难监管到每个企业自行报送的成本价格是否虚开。二是不少新药、高价药都是进口、合资企业的产品,监管起来难度更大。加之药品审批与药品定价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生产企业把广告费列入药品的成本中,国家有关部门却对药品巨额广告缺乏有效规范等,凡此种种,均对药价飞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信证券研究部一位资深医药分析师认为,药品流通产业链的异动,源于目前畸形的医疗体制和监管体制。一是大型公立医院处在非常强势的地位,中间环节自然就少。二是很多居间人或代理商掌握了较固定的药品销售渠道和药品来源,他们控制了部分良好的医院终端资源。即使是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要拓展外地市场,也必须部分地依赖于居间人的区域优势。三是在医药流通渠道上,存在税务、工商、药监等部门多头监管的问题。
    据调查,目前很多省份都在尝试药品的统一采购,但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在统一采购上的比例还不高。业内人士指出,品牌药企出于谈判能力的考虑,更多地会寻找区域分销的商业公司来竞标,而区域性招投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统一采购的实行。
    除了医疗机构暗中抬高药价的行为屡禁不止,由于医疗专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开大处方、吃回扣等用药环节产生的问题更是难以晒到“阳光”。
  “医生怎么用药、用什么药,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环节,要对这个环节进行监管难度很大。”这位科室主任说,“大家都是从事这一行的,拿回扣是心照不宣的事。”得了“好处”,医生在开处方时便要“照顾”这家公司生产的药品,还要想方设法控制处方外流,以控制医保参保人凭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
    专家指出,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经历了从全部管制到基本放开,再到逐步加强管制的过程,各环节利益分配格局已形成。要根治药价虚高顽症,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下猛药、出重拳,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彻底斩断药品生产、流通等领域中的灰色利益链条。
  相关稿件
· 国内药企或新一轮降价进口药价格毫发无损 2010-07-02
· 药价猛涨是一种违法行为 2010-06-22
· 高药价核心在医院 2010-06-22
· 降低药价可唱“三步曲” 2010-06-21
· “阳光配送”竟成一家配送 药价不降反升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