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6-23 作者:付碧莲 来源:国际金融报 |
|
|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恶劣天气事件,极端天气状况也越来越频繁,全球各国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规模可能已经达到历史新高度。”6月22日,慕尼黑再保险集团董事长冯博德在“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气候峰会”上表示,“而这对全球的保险行业而言,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亚洲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09年,全球共发生850起自然灾害事件,其中发生在亚洲的占34%,占经济损失总额的31%。但在这些巨灾事件中,只有7%有保险保障。在2009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死亡人数中,亚洲占71%。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亚洲的平均温度升高超过1摄氏度,是所有大陆中温度升幅最大的一个大陆。 “中国人口庞大、自然灾害多发,经济增长迅猛,因此,更加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现在如此,今后更是如此。”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地球风险研究部负责人彼得·胡帕(Peter
Hoeppe)说,“在过去30年,亚洲是全球气候灾害发生频率增幅最大的大陆。损失事件数量增加了3倍,这对所有新兴经济体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飞速发展,但是保险密度和深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巨灾风险方面,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对此类保险的认识并不普遍。与此同时,社会财富也在迅猛增长,特别是那些超大都市的出现,同步加大了潜在的损失基数。 为了减少政府在发生巨灾后作为“兜底保险人”的沉重负担,中国迫切需要建立风险防范和转移机制。冯博德表示:“随着城市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国的风险环境日趋复杂化,这将驱动人们对巨灾保险的需求。作为最大的社会财富保护者,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把其所面临的风险转移到全球保险市场。” 不断攀升的自然灾害数量加大了潜在损失的基数,与气候变化的博弈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业务领域,因此给保险业乃至创新领先的国家都创造了新的机会。“那些引领保险产品创新、提供新型解决方案的保险公司,将获得无限商机。”胡帕表示。 不过,冯博德继而指出:“面对高额的财富价值和日趋复杂化的风险状况,一家保险公司独立提供单一的风险解决方案,将难以应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再者,私营保险机构也需要相关的数据来建立地震、台风和洪水的巨灾模型。因此,可以在中国建立巨灾风险共保体,为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提供保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