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是行业整合“历史性契机”
    2008-05-09    作者:赵怡雯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美国次贷危机深入,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外部环境下,通货膨胀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5月8日结束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走向”研讨会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3位专家指出,我国本次通货膨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出口转内销”型,并且高通胀可能为我国行业整合带来一次历史性的契机。
  “今年我国企业盈利发生下滑已经是必然趋势了,目前原材料在限价措施之下仍然会上涨,对于下游企业所造成的压力太大,下游企业不能一直靠政府补贴来维持,价格限制应该放缓。”哈继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在会议上,哈继铭指出,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滑1个百分点,我国企业利润率就下滑10个百分点,原本靠低成本低价格在国际上竞争的中国出口企业面临人工成本和资源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因此,目前中国企业盈利下滑不是临时性的,而是具有拐点性的。”
  而对于本次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原因,许小年指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暴涨,另外一个是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许小年表示,在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中,金砖四国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由于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热,导致对工业原材料需求大大增加,而世界资源很难跟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从而推涨了大宗商品价格。因此,许小年认为,“我国本次通货膨胀表面上是输入型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出口转内销型的。”
  在美国经济未有好转之前,作为全球通胀的另一个原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依旧会以宽松为主,因此关键要看大宗商品价格能否抑制暴涨,但如果中国经济依旧保持高增长态势,那么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余永定在肯定上述观点后总结指出,“中国本次通货膨胀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热。”
  对于如何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哈继铭认为“可以摸着美国过海”。首先,货币政策依旧从紧,人民币快速升值。从世界上一些通货膨胀治理得较好的国家看出,它们的本国货币升值速度都比较快,比如巴西、土耳其。其次,采取灵活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宽财政”来“扛通胀”。由于本次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上涨直接受影响最大的是底层居民,哈继铭认为,与其补贴石油企业不如补贴因通胀而受伤的消费者。
  许小年指出,虽然高通胀会对企业经营带来困难,但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正在做准备进行行业整合。因此,本次通胀也可以视为一次提高中国行业水平的历史契机,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让真正有效率的企业占有更多的资源,从而投入到研发,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放宽价格管制,让资源更自由地流动,使得价格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让市场来进行资源定价。
  对此,余永定补充指出,“如果要进行调整相对价格,就必须拧紧‘水龙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相关稿件
· 通胀预期与理顺价格 2008-05-08
· 投机型通胀或成全球经济风险主因 2008-05-08
· 工资与CPI挂钩不会推高通胀 2008-05-08
· 过度城市化乃通胀之源头 2008-05-07
· 过度城市化乃通胀之源头 200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