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亚洲大米危机
    2008-04-23    作者:肖莹莹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亚洲地区,小麦、猪肉等食品价格近来不断走高,但最牵动人们心弦的莫过于大米价格的飙升。仅去年一年,泰国、越南、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大米价格就翻了一番,这让多数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家庭感到了生活的压力。为控制国内米价的上涨速度,印度、越南等出口国出台了大米出口限令,这些措施虽使本国人民的生存问题得以保障,但却破坏了全球大米供应链,导致其他国家的商人和居民开始囤积大米,这种对供给短缺的恐慌情绪又进一步推动了米价的上涨。
  在亚洲人的饮食中,大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大米研究所(总部位于马尼拉)的主管罗伯特·齐格勒曾指出,在亚洲,大米扮演着文化、社会甚至宗教角色,因此它承载着更多的精神力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亚洲国家对大米短缺会产生近乎歇斯底里的反应。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仅动用军队监督售卖补贴大米,还警告商贩,囤积大米将被判终身监禁。
  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显示,全球大米去年的产量为4.2亿吨,而需求更高达4.23亿吨,库存降低至7000万吨,为25年来最低水平。分析人士指出,除了中印等人口大国长期需求的增加、产粮区的反常寒冷天气以及越南虫灾引发的短期供给冲击外,米价飞涨的背后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原因,如长期的投资不足、城市化导致的稻田面积缩小以及政府的盲目干预,等等。
  毫无疑问,高粮价风波中受害最深的是穷人,尤其是那些在孟加拉、菲律宾等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生活的穷人。去年11月孟加拉遭遇飓风袭击,大米减产迫使该国今年必须从印度增加240万吨的进口量。在菲律宾,大约6800万居民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而米价的上涨迫使政府要求国内的快餐供应商,将他们出售的盒饭中的米饭分量减半,以免造成浪费。更让齐格勒等研究人员感到担忧的是,亚洲的“米荒”对非洲一些更贫穷的国家来说更是一场灾难。拿亚洲地区大米供给短缺最严重的菲律宾来说,其大米进口量仅为总消费量的15%,而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的很多国家,这一比例都高达40%。

肖莹莹编译自4月21日美国《时代》

  相关稿件
· 联合国贸发大会呼吁各国共同应对粮食危机 2008-04-23
· 新加坡GIC称:全球出现金融危机可能性增加 2008-04-22
· 提交损失报告 瑞银承认对次贷危机估计不足 2008-04-22
· 出口困境看鞋业:企业危机亦是产业转机 2008-04-22
· 最不发达国家呼吁解决粮价上涨危机[图]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