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雀引凤”深圳产业升级在加速
    2007-12-03    作者:胡谋    来源:《人民日报》2007-12-03 第06版

    近来,深圳一些企业或整体外迁,或向外扩张。
    11月初,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已在广东惠东县大岭镇置地200多万平方米,30多家企业打算出走惠东的惠州(深圳)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华谊仪表公司生产的数字万用表,产地近日悄悄地由“深圳”变成了“东莞”……

新趋势:传统产业“企业外迁”与新兴产业的“快步落户”

    据深圳市贸易工业局今年6月的调查,该市共有18个工业行业出现“企业外迁”,罗湖、南山、宝安、龙岗四区已经外迁企业499家,另有20多家打算外迁。
    该局局长王学为说,外迁的企业以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约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迁往地多在广东的东莞、惠州、河源等地和湖南、江西、山东等内地省份。
    在传统产业“外迁”的同时,深圳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在异地设立制造基地。比如深圳华为准备到东莞生产交换机。
    但人们注意到,在“企业外迁”的同时,许多企业也快步“落户深圳”。在宝安区的冼屋、樟坑径管理多个工业区的深圳市金华海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说,“今天有老企业迁出去,明天就有新企业搬进来”。
    据工商部门的资料,近年落户深圳的大都是IT、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少是国内外的知名企业。
    11月26日,在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的第一天,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制药企业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宣布,将投资7亿元,在深圳建立年生产能力2500万剂的疫苗生产企业。
    就在湖北、广西等地以“豪华彩礼”准备“迎娶”台资在大陆的“龙头”企业“富士康”时,“富士康”日前宣布,将其全球运筹总部暨全球制造中心定位于深圳。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说,传统产业“企业外迁”和新兴产业“快步落户”,表明深圳“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个难以为继”:推动传统企业北上、西进、东扩

    近年,深圳明显感觉到资源的压力,并在2005年初明确提出了土地、能源和水资源、人口膨胀、环境承载力的“四个难以为继”。
    于是,土地政策开始紧缩、地价攀升。今年初,深圳全面实行工业用地的“招拍挂”,成为2006年底国家发布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以来,第一个全面取消工业用地协议出让的城市。
    近年,深圳逐年提高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据资料,按照2007年每月85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深圳成为全国大中城市中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城市。
    面对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企业带来的环境负荷,深圳抬高了环保门槛。今年10月,深圳出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导向目录,禁止印染、造纸、制革、电镀等35个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落户深圳。
    深圳工业用地“吃紧”、经营成本“走高”,内地省、市来深圳招商所开出的各种“优惠”,就给了深圳急于需要扩张的传统产业以极大诱惑。于是,他们或是“北上”,或是“西进”,或是“东扩”。但人们发现,这些企业“外迁”的往往是土地需求量大、能耗大、劳动密集的加工生产环节,其企业总部和研发、设计、营销、外贸等“核心”依然留在深圳。
    深圳市贸易工业局的调查表明,因高污染、高能耗和经营成本负担而“适应”产业调整、“适应”市场条件的外迁企业,在深圳的“企业外迁”中占比不大,“企业外迁”的主流是新兴产业、强势企业“做大做强”的“扩张”外迁。

转移促进升级:深圳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深圳的“企业外迁”,近日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深圳产业“空心化”的一些议论和担忧。
    但深圳市贸易工业局的统计表明,2005年以来的外迁企业,对该市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只有1%。另据深圳今年前9个月经济运行数据,该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82亿元,同比增长15.2%,高出GDP增幅2个百分点。
    据悉,为了防止产业“空心化”,深圳近年已采取“适度重型化”的快速推进措施。在该市今年前9个月的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6.5%;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23.05%和15.45%。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占深圳1/3的宝安,利用传统产业腾出的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宝安区委书记周林祥说,宝安不仅要“腾笼换鸟”、“放雀引凤”,更要换换发展思路。今年前10个月,该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6%;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662.9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深圳市贸易工业局局长王学为说,这些数据表明深圳的产业调整已见成效。他认为,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土地需求量大、能耗大、劳动密集的加工生产环节“走出深圳”,可以大大地减轻深圳的土地、能源、人口和环境的压力。
    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认为,“企业外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处理得好,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就像上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向亚洲“四小龙”转移,并没有削弱这些国家的竞争力,反而促使其向高端转型。
    但怎样才能“处理得好”?专家认为,关键是坚持“消长平衡”原则、把握产业转移的节奏。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要“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实现深圳的可持续发展,透出的是深圳对自身发展阶段认识的清醒,更是深圳人的自信。

梯度转移:内地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据统计,深圳的加工贸易出口额约占全国1/5,而中西部21个省、区加工贸易出口额仅占全国的2.8%。专家认为,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是必然趋势。
    专家们建议,政府应该用“有形之手”,引导“三来一补”企业向更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同时引导深圳大量的内地流动人口“回流”,逐步使深圳从加工制造基地向产业枢纽的地位转移。
    据悉,今年上半年,深圳6个区政府和一些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在异地签约设立了20多个“深圳产业转移园”。
    而对于内地,用来深圳招商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宁的话说,深圳“企业外迁”是内地的一次“发展机遇”。
    事实上,深圳的企业外迁、扩张,已经引起内地各省的关注。今年以来,湖南、贵州、江西、云南等省及下辖地市,纷纷来深圳招商,有的省甚至由省长亲自挂帅,大张旗鼓地来深圳招商。
    产业转移,带来的将是深圳与内地经济的双赢。

  相关稿件
· 赛诺菲-安万特将在深圳建流感疫苗厂 2007-12-03
· 深圳卖房违约案增多 2007-11-30
· 深圳三大汽车展宣布合并 2007-11-28
· 深圳收回闲置土地87万平方米 2007-11-27
· 深圳房价:微妙氛围背后的博弈 200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