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洋”食品正呈现出抢滩中国市场的趋势。专家认为,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质量不能迷信,目前国产食品的质量总体上不输给国外产品。
|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饮料和酒店用品展上,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参展商展示了各类进口鲜果、罐头食品、饮料等产品。图为来自新西兰的厨师在向观众展示新西兰美食。本报记者
任珑
摄 | 近年来,以高品质、高价位为特点的“洋”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无论是主动展销推介,还是在超市中开辟专销区,设立专营店铺,种种迹象表明,“洋”食品正呈现出抢滩中国市场的趋势。外来的“洋”食品是否真能叫响国人的餐桌,消费者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舶来”之物呢?
“洋”食品抢滩中国市场
韩国的茶叶、日本的料理、丹麦的曲奇饼干……近几年,越来越多“洋”食品开始摆上中国商场、超市的货架,并逐渐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记者在济南市历山路家乐福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区看到,从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的食品种类繁多,主要以调味品、小食品为主。记者发现,进口食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其中,一款由沈阳某进出口公司进口的名为“丹特牌生姜红茶”的韩国产品,280克分装20小包,售价33元;一款包装与中国超市中常见的沙丁鱼罐头相似的“酱汁沙丁鱼”产自日本,200克售价27.5元,远远高于国内同类沙丁鱼罐头的价格。 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走入人们的生活,专门经营进口食品的商店在一些城市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今这类商店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我国一线经济发达城市已经遍地开花,在一些内陆二线城市也开始扎根。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朝山街上的一家名为K.H.Sam(康会山姆)的商店,是在2005年开业的进口食品专营店。远远望去,红白相间的招牌上白色的“K.H.Sam”店名让消费者很容易把它与国内商店区分开来。店主黄颖告诉记者,这个店里销售的进口货物主要包括洗化用品和食品两类,食品类又包括曲奇、巧克力、糖果、咖啡、保健类食品和酒类。 有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进口到我国的“洋”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记者在济南市各大超市采访也发现,所有超市均设有专门的进口食品、农产品销售区域。 据中国进口网执行副总裁张正华介绍,近几年,我国进口食品发展迅猛。意大利橄榄油、法国白兰地酒对中国的出口量一路飙升。中国已成为美国在全球的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市场,近年鸡产品、肉类产品以及新鲜水果的进口不断增加。中国还是全球最大开心果进口市场,进口量达到全球开心果年产量的10%以上。究其原因,除了国家的各项政策的鼓励之外,进口税率的减免、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重要原因。
消费者反应冷热不一
虽然“洋”食品的市场有迅速扩张的趋势,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受价格高、质量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对“洋”食品消费的反应冷热不一。 一名专门到康会山姆购买进口婴儿麦片的顾客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吃进口麦片,他主要看重的是国外产品的品质。黄颖分析认为,“洋”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市白领、归国人员以及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这些人有着可观的经济收入,购买进口食品没有什么负担。还有一些人对进口食品有好奇心理,购买一次后发现质量还可以就成了“回头客”。 在“洋”食品登陆中国市场的这几年,一些进口食品的消费量甚至出乎了国外生产商的意料。张正华说,洋酒在中国的消费纪录是最令人吃惊的。杭州一家酒吧至今保持着一个月卖掉9000瓶“芝华士12年”的单品亚洲单店销售纪录。这个惊人的销售纪录诞生之后,芝华士的地区总裁专程到杭州好几趟,想确认纪录有无造假成分。 虽然进口食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但记者发现高价格、对质量的怀疑仍使大量的消费者对“洋”食品望而却步。家乐福超市一位店员告诉记者,虽然每天都和进口食品打交道,但自己从来没有购买过,主要是由于价格太高。据她观察,大部分来超市购物的人也都是只看不买。她向记者介绍了比利时的“吉利莲”贝壳巧克力,这种世界顶级巧克力要卖246.5元一斤,她还向记者推荐了产自丹麦的杰克布森曲奇和德国柏龙啤酒,它们的价格分别为59元/400克和209元/5升。 据张正华分析,进口食品质量较高是其高价位的一个因素,而且进口食品的价格内还包含了关税、运输成本、风险等因素。另外,进口食品的高价也存在暴利因素,一般来讲,进口食品合理利润应该在20%左右,但在很多地方,进口食品的利润率普遍都达到了50%至60%。 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质量也不能盲目迷信。截至2007年10月下旬,山东口岸共检出进口不合格食品近400批,主要原产国是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处处长张艺兵介绍说,山东进口食品在近两年来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近期在菲律宾油炸薯片中检测出二氧化硫超标,从美国进口的猪肉中检查出来客多巴胺(一种兴奋剂,瘦肉精的替代品,我国禁止使用),很多地方还查出进口矿泉水细菌总量超标,进口开心果带有有害生物台湾乳白蚁等,这些都说明进口食品也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消费眼光不能总向“外”
有专家分析认为,“洋”食品大举进军我国市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对高端食品、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开拓还不够。事实上,我国一些食品及原材料在品质上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价格卖不上去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包装和宣传。 部分消费者也认为,国内消费者不可盲目迷信“洋”食品的质量,国人的消费眼光不能总往“外”看。一方面,目前国产食品的质量总体上不输给国外产品;另一方面,进口“洋”食品也警示我国打造推介自产的高端食品已经迫在眉睫。 张艺兵说,国外产品卖价高给人一种质量更为上乘的感觉,事实上,国外种植、生产农副产品的流程和国内十分相似,只不过国外对农民在种植生产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做得更好,所以,安全质量问题也应该是类似的。 山东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庆武认为,目前,国产高端农产品市场开拓较少,意识还是比较淡薄。中国也有质量很好的农产品,与当前在国内热销的日本高档大米相比,中国的东北大米、河南原阳大米等质量都比较高,但现在欠缺的是品牌和加工包装等。目前,我国如何打造农产品高端品牌,提高包装质量,提高附加值,很值得研究。 事实上,中国农副产品质量已逐步得到大部分进口国的承认。以对食品质量检测最为严格的日本为例,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中国、美国、越南、泰国、厄瓜多尔五国2006年出口日本的农产品质量进行调查,中国抽查食品的违反率(不合格次数与抽查的比率)是0.58%,在五个国家中最低。 一些国际采购商也看好并有意增加对中国农副产品的采购量。据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龙集团采购(香港)有限公司助理采购员刘锋介绍,麦德龙在中国采购农产品是最近两三年开始的,采购额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他说:“现在很多中国生产者在按欧洲的标准生产,还有很多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欧洲客户都很满意,目前,麦德龙已开始对部分中国供应商的产品实行免检。”
可喜的是,在一些超市里也出现了国产高端农产品的身影。记者在家乐福超市的水果专区发现,部分国产水果的价格比进口的还要高,如广州产的一种橙子一公斤卖到了33.6元,产自海口的公主蕉价格卖到21.6元一斤。据销售人员介绍,这些国产的水果品种在品质上比进口的还要好,因此价格理所当然地更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