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昔日华尔街五大行中硕果仅存的两家独立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同业们已经历的厄运。21日,这两家华尔街的“金字招牌”无奈地宣布,将由当前的投资银行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将告别以往“高风险高收益”的运作模式,转而像众多商业银行一样主要立足于储蓄业务。
转为银行之后,高盛和大摩也可以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更容易地获得美联储的紧急贴现融资,这对于急需补充新资本的两家公司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不过代价就是要接受更为严厉的监管。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五大行”的相继倒闭、出售或是改制,现代华尔街引以为傲和赖以立足的独立投行业务模式已走到尽头,也标志着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立法将投行从传统银行业务分离以来,华尔街一个时代宣告落幕。
转型只为换得便利融资
当地时间21日晚,美联储发布声明宣布,该委员会已批准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幸存的最后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根据法律,该决定要在五天的反垄断等候期后才能最终生效。 继五大投行中的三家——贝尔斯登、雷曼和美林——相继落难之后,高盛和大摩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投资人和客户也愈加担心这两家公司的命运。上周,大摩的股价一度暴跌69%,最终收跌27%,高盛股价上周累计跌16%。 知情人士称,高盛和大摩考虑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过最近几周这种需要变得尤为迫切。随着股价近几天来持续下挫,政府官员对高盛和大摩的财务状况也更为警惕。21日晚9时,美联储紧急召开会议,讨论上述两家公司的命运,最终当局决定批准高盛和大摩提出的转型申请。 在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后,高盛和大摩今后可以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并可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性地获得从美联储申请紧急融资的资格。今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后,美联储授予投资银行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但这一授权只是暂时的。 当局还宣布,在过渡时期,美联储将增加给两家公司经纪自营业务的贷款。同时美联储还将提高给美林的信贷额度。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危机的深入,监管当局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投行模式已经愈行愈窄。投行依靠短期货币市场为自己提供资金,不过通过这种方式借贷变得日益困难,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作为银行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将获准开展储蓄业务,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同时,高盛表示,我们认为接受美联储的监管是恰当的,而且就保护和扩大高盛广泛的业务网络而言,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摩根士丹利则认为,金融市场正经历一场迅速而深刻的调整,摩根士丹利向美联储申请新身份以便为公司寻求新商机提供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今后将面临更严厉监管
不过,在获得便利融资的同时,高盛和大摩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而最关键的就是要告别以往相对宽松的监管、接受证监会和美联储等各方更加严厉的监督。此外,它们还须满足新的资本金要求,接受额外的监管,而盈利水平也可能远不及从前。 高盛表示,在转型后,将把包括贷款部门在内的多个战略部门的资产转移至一个名为GS
Bank
USA的实体,后者将掌握逾1500亿美元的资产。公司称,希望通过收购和自身的业务拓展扩大储户群。摩根士丹利则表示,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后,公司将在收购新的业务方面拥有“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转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再只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而是将面临无数家联邦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美联储将监管其母公司,美国财政部金融局将负责国家银行特许,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很可能会扮演更大的角色,因为高盛和大摩新吸引的存款将寻求得到该机构的保险。 分析人士表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对美国财长保尔森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过去几周,这位高盛前掌门一直在竭力想保住金融机构的现有结构。 目前,几乎所有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母公司都将处于美联储的监管之下,现在美联储几乎对美国所有的金融公司都拥有更直接的管辖权。而美国近期各种救市措施的陆续推出,只是进一步加速了美联储上升为全权监管机构的过程。 分析师表示,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有助于大摩和高盛组织自身的资产,也会在被收购、合并或是收购中小型存贷机构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不过,短期内,大摩与美联银行等的并购谈判可能因此而放缓。 英国《金融时报》周一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摩根士丹利已经中止了与美联银行进行的合并谈判。报道称,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使得大摩与美联银行的合并已经没有必要。据称,双方的谈判已经“无限期中止”,甚至有可能完全破裂。 大摩之所以提出考虑与商业银行合并,是看重后者可利用存款来为自己的大部分业务提供资金的优势。由于有联邦存款保险担保,即使在市场动荡之时,零散储户通常也不会将存款提取出来。就连因抵押贷款损失而饱受打击的华互银行,今年迄今的存款水平也基本没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