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原材料、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国外收回的美元却越来越不值钱,这一升一降之间,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赚取的那点微薄利润,很快就被吃得干干净净。”一位经济学专家的话道出了当前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面对成本上升、美元贬值、出口下降、市场调整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出现的新情况,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
南中国试验田的“第三个春天”
7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通过媒体向外界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广东要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率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由“引进来”到“输出去”的角色转变。广东也由此再次成为中国改革的风向标,它正在迎接第三个春天的到来。 推动部分产业和制造环节从珠三角地区向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是广东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5月,广东省一口气出台一个决定和8个配套文件,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规划了24个产业转移园区,全面承接整个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企业,并拿出500亿元扶持园区建设、帮助企业搬迁。同时将东、西、北部地区高素质的劳动力通过培训以后,输送到珠三角地区,来协助整个产业的提升。 作为“中国制造”的生力军,“广东东莞制造”曾经因为“来料加工”受制于人而陷入危机。但是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走出了加工贸易的藩篱,找到了新的制造模式。对于正在寻求突围之路的“中国制造”,“东莞制造”的突围说明:危机所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危险,它同样能带给我们动力和机遇。
江浙大地涌动产业升级大潮
从去年开始,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以及美元贬值、国际市场疲软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的江苏,同样受到一定的冲击。统计数据显示,1-5月,江苏经济增速出现小幅回落,特别是江苏重点出口的机电、纺织、服装等行业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年一季度有1066家去年盈利的纺织、服装企业停止了出口业务,占同行出口企业总数的13%。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位于江苏的苏州工业园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同比增长21%;进出口总额为3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苏州工业园之所以没有过多受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苏州工业园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对于招商引资的项目起点非常高,引进的基本上都是新兴的产业、污染比较少的一些产业,因而竞争力比较强。即使现在有一些成本的上升,有一些政策的变化,但对企业的运行,包括企业的产值、利润,影响不是特别大。” 上世纪末,温州制造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制造的缩影和代表。这个浙南小城,生产了全国20%的鞋、60%的剃须刀、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产品远销海外市场。面对出现的新情况,目前温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企业的扶植措施,使用税收、信贷等杠杆,鼓励制造企业改变粗放的增长方式,走自主创新的转型之路。
中国制造业必将迈上新台阶
低成本、低价格只能是一时的竞争力,技术领先、自主创新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品牌的附加值,“中国制造”才会走得更远。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国家可以在信贷、税收、产业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出口企业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场风雨,让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真正成长壮大起来。关键要靠自己调整,积极防范各种不利因素,逼迫企业加快战略调整,注重发展自主品牌和自有知识产权,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作长远发展规划,从而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够从容面对。 中国制造业虽然已居世界第四位,但在2007年评出的全球100大品牌中,美国、日本、德国占了2/3,亚洲仅有9个品牌入围,其中日本占7席,韩国有2席,中国无一上榜。从入围的企业来看,亚洲入围的品牌基本上属于装备制造业。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是构成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中国制造企业不仅要塑造知名的品牌,还要塑造中国产品的形象,为中国赢得世界的尊重。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国制造业要走出困境,就要战胜自己,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据预测,到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占世界10%以上,按照这个比例,中国的世界品牌应该占到世界知名品牌的10%左右。品牌战略是全球化留给中国最大的机会,当中国制造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之时,也就是中国制造业振兴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