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等九大新兴产业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后,昨日(4月6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宣布了这一消息。他还表示,将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形成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
按照方案规划,到2020年,沈阳经济区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10年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经过两年的努力后,国务院在今年3月15日对“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进行批复,并于昨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该项申报获国家发改委15个司局和国务院24个部委的一致通过。这是继去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后,辽宁省在区域发展上获得的又一项政策支持。 沈阳经济区以辽宁省省会沈阳市为中心,涵盖了鞍山、本溪、抚顺、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共8个城市,区域面积占辽宁省的50.8%,城市化率达到65%。2009年,沈阳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9984.7亿元,八城市平均增速为16.7%。 按照《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框架方案》(以下简称《框架方案》)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沈阳经济区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框架方案》还确定,经过5年~10年,将沈阳经济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衔接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陈政高表示,下一步,辽宁省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上报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由国务院审批。
首个“新型工业化”试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早在党的十六大中提出,即在工业化发展中,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沈阳经济区获批后,成为全国首个新型工业化试点区域。 陈政高表示,将结合沈阳经济区的实际,着力发展新兴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等九大新兴产业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他还表示,将发展产业集群,“沈阳经济区的每个市都在重点抓一个主业突出的工业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都是达到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 按照《框架方案》的规划,沈阳经济区将建设十个重点产业集群,即沈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沈阳航空制造产业集群、沈阳浑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抚顺新材料产业集群、本溪生物制药产业集群、营口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铁岭专用车产业集群和阜新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据了解,沈阳经济区的工业体系以机械、冶金、石化、煤炭、电力、建材等为主,是全国建立最早、配套最完整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但除了体制机制的障碍外,产业结构不均衡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的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出口形势没有改观,投资增速持续减缓,农民增收难度大,新兴产业发展滞缓,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 按照《框架方案》的规划,将重点推进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的战略重组,加快推进鞍本钢集团的实质性联合,引导具备条件的优势大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内外并购。 同时,还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行业。
沈阳欲建国际性中心城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完成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但目前仍然面临体制机制的矛盾,这都需要改革来破除。”在昨日会后的采访中,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按照《框架方案》的规划,作为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沈阳将打造成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陈海波表示,沈阳将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势产业,打造国际级先进制造业装备基地。同时,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他还表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沈阳还将做大城市规模,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努力成为北方的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