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6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全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沿江各省也将其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向临江城市或地区,并确定战略开发区域,如“江苏长江经济带”、“安徽皖江经济带”、“湖北长江经济带”和“重庆沿长江经济走廊”等,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遥相呼应。 在日前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湖北省政协主席宋育英建议,把长江经济带新一轮的开发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10万吨巨轮踏浪来 托举沿江经济跃腾
随着10万吨级远洋巨轮乘风踏浪驶进长江口,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这项历经12年、总投资150亿元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在3月14日圆满收官。清淤畅途,通江达海,中国人又一个百年夙愿得偿。 据专家研究,长江口一、二期深水航道通航前5年拉动了江苏省GDP约800亿元,年均拉动160亿元。每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直接影响区域(这里包含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增长带动贡献(GDP增加额)达2019亿元人民币(以2006年数据),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总量的7.3%。 位于长江口的江苏省目前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的出发点,是针对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实际,以苏南带苏中、苏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江苏着力推进资源共享、联动开发、跨江开发,形成了“以南带北、南北共建”的开发模式。 1月21日,当安徽人一觉醒来的时候,觉得这一天的阳光特别明亮。因为这一天的标志性事件是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各界反响强烈。 《规划》提出了“四大战略定位”: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面对这样难得的机遇,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表示,安徽将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同时,紧抓自主创新。
■“主动脉”挑重担 联动发展整体崛起
翻开湖北版图,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0公里,占长江干线总长的1/3以上,长江犹如一条“主动脉”贯穿东西。 今天,这条“主动脉”正迎来新一轮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去年9月,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中部地区建设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同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 湖北各地大规模开发和沿江港口的建设,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大型企业,仅武汉一地就有80万吨乙烯工程、武汉石化、全国稻米交易中心、武钢200万吨深加工基地、神龙汽车等大型企业进驻。截至目前,长江沿线就聚集了汽车、机电等大型产业。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共舞长江经济带
“长江是一条龙,长三角是龙头,上海是龙珠,武汉等中游地区是龙身,重庆是龙尾。”对于长江沿线的几个重要省市,专家如此比喻。 长江这条龙要真正舞出威风和气势,关键是龙头、龙身、龙尾要协调联动。无论从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目前的发展基础,还是从未来发展前景看,“龙头”上海与“龙尾”重庆都应该合力担当起构筑长江经济带首尾呼应、联动发展战略格局的重任,进一步携手,谋取合作共赢之道。 据统计,如今长江流域GDP已经达到全国的45%左右,仅仅长三角地区就占了全国20%。其中的重庆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武汉本身一直是长江中游的经济中心,南京则在长江下游一带有着独特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上海则是全流域的经济龙头。可以说这4个城市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区域经济中心和一个经济发动机。 特别是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从沿海转向内地后,武汉、重庆这样的中西部沿江城市赢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依托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加大进出口贸易,扩大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武汉、重庆等内地城市新起的一个发展方向。加强长江中上游城市与上海等下游地区的经济联系,搞好产业分工,扩大产品出口,增强产业链条的衔接,已经是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