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楼市“小阳春”突然在一些城市急剧升温,一些地方的成交量和成交价竟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在危机阴影下出乎人们意料。是什么兴奋剂让一度冻结的楼市陡然亢奋?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信息中心的最新监测,5月份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成交面积环比涨幅超过10%的有17个,占一半以上;其中环比涨幅最大的是杭州,达到55.65%,总体来看,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住宅成交面积都有明显上升,成交价格也以上涨为主。
不可否认,经济有所回暖是楼市回暖、房价上升的因素之一,但除此之外背后另有“推手”。 楼市的虚假繁荣是“推手”之一。最近杭州、北京等城市的高退房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统计显示,5月杭州透明售房网上显示的退房记录为135套,是今年以来最多的月份。其中,两个退房大单的原购买人就是开发商的合作者或投资方之一。开发商如此“自买自卖”可以一石三鸟:一是从银行“套现”,缓解资金压力;二是形成托市效应,回避降价售楼;三是形成热销假象,制造楼市交易的虚假繁荣。 “推手”之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些城市买房的大都是温州人,夫妻双方各买一套的又多起来了。种种迹象表明,近一个月来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急剧升温,绝非单纯的自住需求所推动。刺激投资者“抄底”楼市的主要原因,除了房价一度下降、交易成本降低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投机资金非常有诱惑力。一些“抄底”购房者坦言,国内流动性持续充足,原材料价格迅速回升。与上一轮经济景气周期一样,“通胀到来之际,也就是楼市、股市大涨之时。” “利好”措施推动的“政策市”也是楼市回暖的重要“推手”。去年底以来,过去针对房地产行业不断推出的土地、金融、税收等调控政策,已在实质上“松绑”,部分政策的“利好”程度甚至超过调控前水平。如房贷利率下调;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下降;公积金最高贷款限制由40万元提高到60万元等。受刺激政策的短期影响,去年积累的刚性需求在一段时间内集中释放。 不过,多数业内专家对楼市的前景并不看好:下半年楼市疯涨的“幕后推手”将逐步消失:上半年放出的天量银行信贷下半年将明显减弱;积累一年的楼市刚性需求集中释放后也将萎缩,目前一些城市疯狂上涨的房价只能是昙花一现。需要深刻思考的是,这种昙花一现所可能累积和造成的金融风险有多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如何?有无防范和应对之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