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通用汽车和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中重工)就出售悍马品牌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但是,此项交易要正式达成还需要闯过中美两国监管部门的门槛。 然而,综合目前几乎一片反对之音可知,这项交易最终极可能“黄”掉。
未进入商务部审批程序
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事确实还没有进入到中国商务部审批这一程序中。 此前中国商务部出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表示将部分境外投资审批权下放;但是,凡涉及1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需要国家商务部审批,而1亿美元以下的,省级商务部门就可以办理。 通用汽车在破产保护申请文件中曾透露,2008年6月计划出售悍马时,当时估价大约5亿美元,但考虑到现阶段经济形势和通用汽车处境,出售条件和过程应“更加合理”。
来自银行业分析认为,悍马的出售价可能在1亿美元左右,以及其他一些附加条件。这也意味着悍马的售价在1亿美元到5亿美元之间。 “1亿美元肯定拿不下。”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悍马出售的不仅是品牌,还有资产,所以不可能以1亿美元贱卖掉。 实际上记者昨日得到的消息,中央相关部委将不会批准此次交易。 另外,据6月4日《西部商报》报道,四川省有关领导之前曾经口头向中央相关部委提出过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事宜,当场被拒。 “现在国家支持的是兼并重组国内的汽车行业,国内新增项目都很难获批,更何况是一个海外的新项目。”钟师指出。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桩交易案在获得中国官方批准方面将面临重大障碍,因为它与中国产业环境政策最近作出的调整相抵触。 该人士称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悍马与中国政府鼓励小型车和电动技术等新型节能技术不相符;其次,中国政府产业政策制定者正在推进加快中国高度分散化的汽车业的整合步伐,这桩交易可能在这些人中拉响警报。中国有80多家大大小小汽车生产商在竞争生存空间。 美国咨询公司CSM
Worldwide驻上海高级分析师张豫说,这些都是腾中重工需要与中国政府谈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他说,比如,中国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一家新的大型汽车生产商在中国国内冒出来。
“这应该是双方的炒作”
但是,通用汽车与腾中重工签订谅解备忘录前肯定经过调查,不会随便确定一个买家,那么,通用汽车难道对腾中重工的实力、对政府能否批准都没有做过调研吗? “谅解备忘录并非是排他性的,可以和腾中重工签,也可以和别人签,没有约束性。”钟师指出。 “这应该是双方的炒作。”业内人士指出,“腾中重工这回做了个全球的广告,效应之大无法估量,通用汽车也没有损失,可以刺激其他买家,乘机哄抬价格。” 果然有买家受到刺激。昨日,位于湖南省永州市、以生产猎豹汽车闻名的长丰汽车(10.04,-0.26,-2.52%)(600991)就对外放风,称公司没有放弃收购悍马的计划。长丰汽车总经理陈正初仍对外称,公司看好悍马前景,未放弃收购悍马,仍在和通用汽车谈判,双方的代工合作不会改变,长丰对悍马“不抛弃不放弃”。
媒体专家齐吹冷风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两家中央媒体,对通用汽车和腾中重工“牵手”案,也不看好。 6月3日,通用汽车和腾中重工“牵手”消息披露后,新华社记者当即发表“新闻分析:中国民企收购悍马的‘不可行性’分析”,称“由于收购方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缺乏乘用车研发、制造和营销的经验,记者认为,从降低收购风险的角度出发,收购方应当认真地进行收购悍马的“不可行性”分析,在收购中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做好应对准备。” 6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买‘马’容易
养‘马’难”,称“我们也要警醒,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加大了境外投资企业的市场风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时间短,国际化经营起步晚,在资金实力、市场渠道、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并购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就拿汽车行业来说,上汽陷于收购韩国双龙的烂摊子中,就是‘前车之鉴’。”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对此交易大吹冷风。 6月3日,著名管理专家王育琨在做客新浪《财经会客厅》时,直指腾中重工接手通用汽车“垃圾资产”悍马当冤大头。其理由还有,腾中重工将会被美国当地工会和悍马人力成本拖跨掉。 重庆力帆集团掌门人尹明善在认为“这个消息很劲爆”的同时称,重庆企业参与海外并购一定要慎重,切不可盲目跟风。
奥巴马政府乐见其成
相对来说,此项交易在美国方面不会遇到太大阻力。 《华尔街日报》称,奥巴马政府对计划中的出售持欢迎态度,美国国会对悍马的出售基本保持沉默。原因或是:腾中重工并不是由中国政府所有,通用汽车的悍马也与美国军方的Humvee不同。后者是由Renco
Group旗下AMG生产的。 该文设问:是华盛顿承认了中国是提振美国经济主要元素的事实?还是议员们认为中国拥有悍马实在谈不上是什么威胁? 该文同时不无讽刺地称,让悍马名气大增的更可能是灯红酒绿之夜这款豪华加长轿车带来的冲击,而不是其作为美军实力的象征。 言下之意,中国无非得到了一个豪华的高耗油的美国汽车品牌,丝毫无损于美国汽车核心机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