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讨论】文理分科与否不是教育改革着力点
    2009-02-16        来源:CCTV

  这两天关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上至国家的教育部门,专家学者,下到每一个普通的百姓,特别在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看法。那么我们在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取消了文理分科是否能够解决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CCTV2《今日观察》评论员何帆、张鸿就此事展开评论。

文理分科:激辩百年 困局犹在

  文理要不要分科,教育部问及全社会,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和学生负担太沉重,一道选择题大家左右为难,也或许是道论述题,分不分,民众开出哪些药方?

  《今日观察》评论员何帆:要重点考虑在读高中的学生和老师的意见

  这次讨论有个很有趣的规律,就是基本上是那些站得比较高的人,是在赞成取消,站得比较低的人,大部分是在反对取消,然后站在外面的人,是赞成取消,站在里边的人,是反对取消。如果说老师的话,大学的老师是赞成取消的,但是中学的老师是反对取消。如果说学生的话,是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往届生有一些是赞成取消,但是正在高中读书的那些学生是反对取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实际上如果你取消的话,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现在正在教高中的那些老师,和现在正在读高中的那些学生。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实际上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是,我的负担会更加加重。
  现在这些高中的老师,和高中的学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活得最累的这样的一群人。那么现在如果是分科的话,那一个学生要高考的时候,基本上要准备6门课,那如果是不分科,那就是9门课,它就会活得更累。所以这个讨论要看到,这些来自最基层的这些老师和学生的呼声。

  何帆:文理分科是百年历史问题

  这个讨论已经讨论了一百多年了。
  1902年,清政府就出台中学生课程,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文理分科,后来发现不行,就又把它合并了,取消了这个文理分科。但是取消之后中学的学时很短,然后要学的课程特别多,学生受不了。所以到1909年的时候,又开始发生了一个变化,那个时候是学习德国的模式,又重新把它分成文科和实科。那再过了几年,就到了中华民国了,中华民国的时候,1912年的时候,当时的教育部,当时管教育部的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把这个文理分科取消了,取消了之后做普通教育。但是实行没几年发现,又出现问题,所以又取消。所以我们看到一百多年来围绕着文理分科,一直合了分,分了合,每一次改革,好像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次改革好像都是一次进步,但是进步了一百年到现在我们发现还是在原地踏步。

  《今日观察》评论员张鸿:频繁尝试教育改革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负担

  最近一些地方省市都在有这样的尝试,比如说江苏,它最近10年来已经用了5个方案,这5个方案我觉得,好像离素质教育的考试越来越近了。比如08年的时候,江苏实行了一个新方案,叫“三加学术水平测试”,就是基础三门,学术水平测试一门,然后,综合素质评价一门,学术水平测试里面,包括了很多门课,然后综合评价包括社交能力等等这些评价。从考试的角度来说,确实有点考综合素质了,什么都有,但是呢,在执行起来遇到了麻烦。就是第一,当年参加高考这些学生,他们被弄蒙了,因为十年五个方案,就是还没参加高考,就要知道今年到底是什么方案,不知道的话没法提前预测到,就没有办法进提前的复习。第二它和全国的统招的这样一个高考的招生模式,产生了冲突,比如说很多的大学甚至不知道,在江苏省到底招哪些学生?分数线怎么来划定?
  所以出现状元上不了北大,状元上不了北大,意味着很多人,本来可能可以上一本的,上不了一本,本来你可以上二本的,只能到三本里去。 所以又临时又调整了方案,让这些人能够到他的最低分数线里面去,所以当年参加考试的学生和家长很不明白该怎么办。

文理分科与否不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张鸿:高考招生制度如不改变 难以讨论分不分科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回答是,或者是、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这样的一个问题。它后面是应试教育和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高考是中学教育的一个指挥棒。所以我们其实期待两种标准,一个标准是综合素质这个标准,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有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都能提高,但是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考的其实是综合素质的其中之一,就是考试素质能力,包括记忆能力等等。高考的招生这个制度如果不改变的话,谈这个前面的分不分科,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何帆:文理分科取消可能适得其反

  其实文理分科它是个伪命题。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话,我想不会有这么多人对文理分科感兴趣。因为我们经常会说,谁家的孩子偏科,但是你注意到没有,大家在衡量这个孩子是不是偏科的时候,他这个判断的标准是有选择性的,比如说,如果你的语文很好,数学也很好,但是你的美术很差,音乐也很差,没有人会说你偏科的。 但是如果说,音乐很好,但是英语学得很差,那不得了,这个偏科偏得太厉害。所以我倒觉得,我们现在实际上在当前的这种分科的情况下,有的孩子偏科倒是件好事,因为他偏科,反映出来他对那个是有兴趣。
  他表明出来,他在特定的学科,特定的领域,他是有才能的,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改革应试的教育,这时候我们就把文理分科取消,一定要去请求一个通识教育,往往会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可能最后出现的一个求全责备,然后抹杀了很多人才。

  张鸿:国际上并没有对文理分开的定规

  我们到底要把中学生培养成什么人?往上的话,就是大学生培养成什么人。因为很多人认为,高中阶段应该是一个通才教育,甚至大学的一二年级,都应该是一个通才教育。那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标准,然后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制定我们的政策,其实分或者是不分,这个在国际上没有一定之规。大多数国家呢,它是不分的,但是其实你比如说在日本它是分的,那在中国的香港,在中国的台湾也都是分的,但是它们没有遇到像我们现在这么多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在美国,它不分,但是它每年考试学分制,学分都要修够,然后愿意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考,这是我们的高考制度所不能做到的。

  何帆:文理合并后将会导致更大的题海

  这个通才的教育也好,包括素质教育也好,这都是舶来品,“通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读,在国外它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叫Liberary education,如果我们直接翻译过来,它应该叫自由教育。如果是说我们现在还是应试教育,那我们不管是分科,还是不分科,其实我们培养的还是考试的能力,因为你文科是题海,理科也是题海。
  如果把。所以这是实际上我们培养的不是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是终身考试的能力。如果我们一定是从在考试制度没有改变之前,去盲目的去谈文理分科还是不分科,去谈这个通识教育,就有一点买椟还珠的感觉。

  张鸿:教育部要谨慎对待每一个改革

  我想提一个建议,就是说我们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部一定要慎之又慎。今天提到的这个高中文理分不分科,其实是系统的问题,20个问题当中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其他的这些问题,可能都比这一个问题重要,所以当推出了改革,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改革,可能要让具体高中生和高中生的家长,要承担它的改革的结果。就是我们一项改革,可以说你改革试错了,那可以没有问题,但是具体承担它的,是这些高考,将要参加高考,和正在复习的这些学生,甚至已经分过科了的高一这些学生,如何避免或者是尽量减少他们的所承担的这些损失?是我们教育部门,主管部门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不是说轻易地就可以拿出一个方案来试一试。那可能这样一个试的方案,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何帆:教育体制改革是对全体国民出的考试题

  教育部拿出来了20多个题目,公开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是一件好事情。说明教育部开始认为教育并不是教育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文理分科不分科的问题,它的背后实际上是高考制度的问题,而高考制度的问题,它的背后呢,又是整个招生制度的问题,招生制度的背后,是现在的就业市场,和包括人才评价。
  教育体制改革呢是对我们全体国民出的一个考卷。我们应该把各个部门,包括各种社会的力量,都要融合在这个教育体制改革当中,你比如说教育是不是只能政府来公办,包括有很多民间的力量,也在跃跃欲试,也希望能够参加,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放松这个口子,能够让更多的力量都能够参加进来,我想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相关稿件
· 【背景】文理分科追根溯源 2009-02-12
· 天津市目前尚无取消文理分科计划 2009-02-12
· 内蒙古:暂无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计划 2009-02-12
· 取消文理分科海南暂无计划 2009-02-12
· 黑龙江教育厅:高中暂时不会取消文理分科 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