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是晚清、民国间社会上层人士的标志穿戴,也是老北京最值得回味的京味文化之一。历史上,关于内联升身份象征的表述更有一句“爷不爷,先看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脚下穿的内联升说起,它那独有的经营之道很是耐人寻味。“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始人赵廷。现在关于赵廷的记载已不多,到内联升的历史档案中查寻也只能知道他是来自天津武清县,早年在京城一家鞋作坊里面学制鞋手艺,其间也知晓一些经营之道,便想着自己开一家鞋店。可以说,赵廷的经营理念绝对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详情]

  “中药同仁堂,糕饼稻香村”。提起“稻香村”,北京人几乎无不知晓,那可是和同仁堂齐名的百年老字号。创建于1895年的“稻香村”,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素有“糕点泰斗、饼业至尊”之美誉。每逢元宵、端午和中秋,许多老北京都讲究到稻香村买上点儿元宵、粽子或月饼,而稻香村门店前蜿蜒排起的长龙也是京城节日一景。虽然是北京的百年老号,稻香村主营的却是南味食品,而且在竞争激烈的京城食界“百年不老”,个中缘由颇耐人寻味。话说“稻香村”,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食品店常见的字号,《清裨类钞》有云:“……稻香村所鬻,为糕饵及蜜饯花果盐渍园蔬食物,盛于苏。”[详情]

  砂锅居饭庄是创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的中华老字号。迄今已有267年的历史,从而积淀了丰厚的饮食文化,记载和折射了老北京地域文化的演进、发展,装载着清代满族、旗人、老北京食俗风尚的事儿、市井吃喝的影儿,有王府祭祀供煮白肉、砂锅居缸瓦市卖“神余”的“景儿”;更有新老北京餐饮业百年发展的历史变迁……成为京食俗文化的人文见证。老北京人的饮食习俗受满人、旗人影响至深乃至现在仍见遗风留存。吃白肉最早是满人习俗,宫廷、王府祭祀撺盘、摆件子,民间时兴的烧燎白煮席等都与“吃白肉”相关。砂锅居是老北京惟一经营满族菜的馆子,两个半世纪的经营史,诠释了老北京吃白肉的食俗文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