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热钱”不会大规模抽逃
    2008-07-17    作者:史英立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最近有媒体披露,目前,流入我国的国际短期投机资本,即俗称的热钱,已突破6500亿美元,超过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整个亚洲所承受的5600亿美元的规模。而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却只有当时日本、韩国和东盟GDP总量的四分之一。因此,业内人士纷纷预测,如果人民币升值趋势逆转,热钱趋利避险回流,金融危机可能迅速爆发,若如此,我国经济有可能同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果一样,低迷5—10年。

  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科学把握国际投机资本的运动规律、基本特点,我们认为,短期内,热钱大规模抽逃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是:

  一、热钱抽逃的宏观背景不具备。众所周知,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普遍下行,而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截至2007年,我国GDP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2008年,预计增速仍在10%左右。世界经济“东”热“西”冷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全球经济的宏观态势决定着趋利避险的热钱不会抽逃离境。
  二、热钱在华收益仍然可观。据有关机构测算,今年1月—8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6%左右,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0%以上。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将不断加快。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得流入我国的热钱存在着相当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另据世行测算,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回报率实际上已高达22%。面对我国市场的巨额回报,热钱没有任何抽逃的理由。
  三、热钱入境的主要目的尚未实现。热钱涌入我国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短期套利和投资收益,更重要的是若干年后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然形成的人民币大幅升值和届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因此,近一个时期,规模热钱不会为“蝇头小利”而大规模撤离我国,相反,会改头换面浸入实体经济以待时机。
  规模热钱短期内虽然不会大规模离境,进而造成形同1998年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但其仍存在着冲击资本市场、加剧金融风险、助推通货膨胀、增加宏观调控难度,损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负面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加以应对。一是加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效监控。二是深入研究热钱流入的渠道、规模和运行轨迹,下大力气关注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入,防范和打击虚假贸易。三是科学把握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速度、力度和范围,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原则,循序渐进地推动人民币窄幅升值,慎重对待资本项目下可兑换,避免金融市场过度、过快开放引发经济风险。四是高度警惕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进入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骨干企业和其他关涉国家经济安全领域的热钱,防范国际战略资本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垄断和控制。五是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金融领域法制建设,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严厉打击金融领域不法行为。

  相关稿件
· 外汇储备增长放缓是因为“热钱”流入少了? 2008-07-17
· 热钱规模的研究是伪命题 2008-07-16
· 热钱争议表明统计有缺陷 2008-07-16
· 热钱规模的研究是伪命题 2008-07-15
· 国内真的没有热钱存在吗? 200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