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东航“罢飞”事件备受关注。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从昆明飞往大理等地共14个航班,飞到目的地上空后,又返回昆明,导致乘客大量滞留。而同一天飞往上述地区的其他航空公司航班则照常起降。有工作人员透露,背后原因是飞行员的劳资纠纷。有评论分析,此事体现“航空业人力资源行政管制与市场定价之间的激烈冲突”。
不过,事情却变得模糊起来。面对媒体,航空公司党办工作人员坚称,返航是天气原因造成的。记者追问,中国民航的安全标准是统一的,为何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能降落?对方称,“什么条件下降落,还跟一家公司的安全文化有关系”。显然,以企业自己的“安全文化”,来解释同一天十几架飞机同时返航,实在牵强了一些。而最新的进展更令人担忧,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民航总局可能给罢飞带头人终身停飞的处罚,而据央视报道,民航总局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没有开过会,没有说过话,没有表过态”;“业务的情况我们不是太了解,宣传上,东航给我们的说法就是天气原因”。
东航自己的说法,显然不能作为官方定论。此事影响恶劣,对于各种疑问,应该予以澄清。民航总局作为监管者,应该是事实的最高“判官”,有责任彻底调查此事。
当然,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天气,对谁都有好处。于东航公司而言,可以规避掉一大笔赔偿金,因为天气原因属不可抗力,而“罢飞”却是对乘客的违约;再者,解释为天气原因,也可以为主事者推掉责任。
于飞行员而言,想来也有好处,要不然当初为何不直接打着“罢飞”之名?他们不愿公开讲“罢飞”,但又想达到施压的目的。现在,施压的目的显然达到了,如果再承认是罢飞,就极可能面临终身禁驾的惩罚,所以,默认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显然成本最小、收益最大,何乐不为?
由此看来,责任推给老天,皆大欢喜。可果真如此吗?
被“挟持”的乘客怎么办?他们的损失,就这样被“天气原因”轻轻带过了?如果飞行员讲明是“罢飞”,也提前告知了航空公司和乘客,那他们完全可以改乘其他公司的航班,而现在呢,稀里糊涂地被带到目的地上空,又稀里糊涂地被带回来,最后被告知,是天气原因,属于不可抗力,那么,恐怕有关部门拿不出充分的证据,他们很难信服,也不会满意。
被隐藏未解的劳资矛盾怎么办?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飞行员待遇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促发了对航空业人力资源困局的思考,这本是解决问题的大好机会。如果各方能站出来,陈述立场,表达诉求,那么,即便不能从此建立完备的制度,至少能朝这个目标更近一步。但现在,整个事件变成了“天气事件”,各方又选择了沉默,问题的解决只能在私下进行,制度建设再次被搁置。
如此说来,无论如何,此事需要一次彻底、公开、独立的调查。
经过调查,如果不是罢飞,需要更详细说明情况,解释为什么其他航班均能正常起降,而东航航班集体返航;如果是罢飞,必须查清楚原因,依据法律处理“罢飞”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包括赔偿,并解决好罢飞背后的劳资问题,避免再发生此类事件。尽管各方都不愿看到“罢飞”的情况出现,但如果真的发生了,更不能因为不愿承认而遮遮掩掩,文过饰非。这关乎东航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也关乎整个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民航总局的官员表态:“民航总局会一直关注此事的发展,不让消费者利益受损。”好了,既然思路已如此清晰,那就赶紧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