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去年10月的华南地区大面积“油荒”还未走远,4个多月后,新一轮“油荒”情景再现。日前,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开始限量或暂停柴油供应,就连中国成品油保障最可靠的上海,由于限量供应柴油,许多加油站前也排起了长队。
如此频繁地造访,“油荒”似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常态。是什么造成了“油荒”频现呢?是一度突破100美元/桶的国际原油价格吗?这种说法看来很有道理。在高油价的背景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倒挂程度不断增加,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两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不愿“亏本”卖油,更不愿“亏本”卖给民营加油站。
前不久,中石化就表示,目前,每炼一吨油,便要亏本2000元左右。没有企业愿意亏本卖油,享受补贴的两大石油巨头不愿意,那些未享受任何补贴的民营加油站更不愿意。
不肯“亏本”卖油,间接印证着另一种说法:中国石油市场的高度垄断。支持的论据是,凭借着不可撼动的垄断地位,两大石油巨头获取丰厚的利润——中石油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化也不相上下。据说,“油荒”似乎是他们“逼宫”发改委的手段。“为什么不能拿出部分利润用于弥补炼油的亏损,让利于消费者?”
然而,换个角度看,就是另一个答案。那就是,两大巨头也有“苦衷”。3月18日,在香港召开的中石油年报发布会上,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向媒体诉苦: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后仍继续高企,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折算下来只有68美元至70美元,两者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按照目前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中石油的损失将高达32.4亿元。此外,中石油还需缴纳特别收益金,“企业在这方面的经营压力也比较大。”这样看来,两大巨头要求涨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矛盾出现了,事情似乎陷入僵局。如果事态发展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所说的那样,油价高企柴油紧缺已是常态,成品油价格上调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求解“油荒”便真的成了难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事情似乎并没这么悲观。我们似乎忽略了另一个看得见的手——这只手在给予石油巨头垄断地位的同时,为了维护正常的经济运转而限制油价,从而导致“油价倒挂”。而解决的根本,不外乎“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恺撒”。翻译过来,就是说,要依靠市场力量,在国家的有效监管下,实现成品油价格机制与国际接轨,把中石油和中石化该得的利益给他们。
很显然,在目前通胀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调高成品油实施起来更为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时间拖得越久,问题的解决越困难。同时,对于成品油涨价造成的其他问题,比如国内弱势群体受到影响,可以通过出台比较完善的补贴制度加以解决;而对两石油巨头由此获得的巨额利润,也可以通过征收特别收益金等各种形式,部分收归国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