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一万亿斤粮食有多“重”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粮食安全
    2008-03-07    新华社记者:姚润丰 冯晓芳 赵晓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产量超过一万亿斤。”——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之一。
  在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粮食连续增产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一万亿斤粮食保障自给到底够不够?连年增产为何还要警钟长鸣?如何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如何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连续四年增产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文件既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50150万吨,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同步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认为,粮食产量达到一万亿斤的水平,标志着粮食生产由恢复发展转向稳定发展。近几年来粮食生产发展的最宝贵经验是惠农政策的充分发挥,国家先后取消农业“四税”,实行“四补贴”,农民每年减负约1250亿元。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财政综合补贴与财政专项补贴相结合、管理逐渐规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去年种粮农民直接受惠的财政支农投入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连续四年增产,也得益于科技兴粮的巨大贡献和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尹成杰代表说,近些年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各地农业部门大力实施优粮工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增粮工程,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作用明显。此外,在近几年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态势下,各地及时抗灾救灾,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仁寿县县长李酌表示,仁寿县有农业人口142万人。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改善了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的同时,也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从而调动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

一万亿斤粮食保障自给够不够?

  2007年以来,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世界谷物储备下降到自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全球粮食价格一路上涨的压力之下,有关“中国粮食威胁论”最近又热闹起来。这样的情形,很容易令人想起中国的粮食能否确保自给?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表示,由于石油等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生物燃料工业对玉米和大豆、油菜子等油料品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近几年全球粮食供应形势趋紧,国际谷物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就目前国内情况来看,2007年中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总产已达10030亿斤,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当年产需基本平衡。因此国家粮食库存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粮食供应有保证。”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宁说,每年中国人吃饭需要粮食9700亿斤左右,我国七亿多农民居住在农村,每个农民都有承包地,自己的口粮是有能力解决的。但是,在新增粮食需求中,工业用粮需求最值得关注。
  尹成杰代表分析认为,由于世界一些国家粮食减产和价格走高,以及我国粮食需求量大的特点,通过国际粮食市场平衡国内供给的余地很小、制约很大。“虽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虽然这几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粮食供求偏紧的态势没有改变。”他表示,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必须保持粮食稳定发展。

粮食连年增产为何还要警钟长鸣?

  “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08年主要任务的部署中,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地位被突出强调。
  虽然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喜人,但粮食生产为何不能有半点懈怠?尹成杰代表认为,国际粮食市场、气候因素、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政策激励作用减小、社会需求增加等,都使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加大。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这一方面使得农业劳动力结构素质下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品粮的需求量,粮食供给压力增大。据测算,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消费需求增加、工业消费增加等因素,每年粮食消费增加商品粮100亿斤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种粮效益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与1996年相比,2005年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作物平均直接费用上涨了18.7%,2006、2007年每年仍以6%至8%的速度继续增长。2004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呈下降趋势。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了一些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和增加。
  聂振邦委员表示,从长远看,中国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缺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较小,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的难度较大。再加上国际市场多方面因素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确实在加大。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爱青表示,随着化肥、农药、农机和劳动力等价格的逐年提高,尽管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不断加强,但总体来看,政策性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也在持续增加。

如何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

  尹成杰代表认为,虽然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四年增产,但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坚持立足国内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方针,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力争今年有一个好收成,国内粮食生产水平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并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尹成杰代表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行政策倾斜和种粮补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扶持力度,帮助主产区加快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础条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机制,主要是增加小型农田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础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要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目前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农民增收以及实现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的技术支持远远不够。
  “到2006年底,我国的总耕地面积只有18.27亿亩。人口在继续增加,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为了确保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是必须保障的底线。”李酌代表提出,非农业的建设用地在开工建设之前必须通过审批,不少于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不能跨越。

  相关稿件
· 化有勋代表:建立完善支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2008-03-07
· 陈锡文:抓紧制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长期战略 2008-03-07
· 两会发言集锦[2008-03-07] 2008-03-07
· 张文成代表:守住耕地红线应列入干部考核指标 2008-03-07
· 陈春平代表:尽快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 2008-03-07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