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对当前我国经济最具冲击的事件,雪灾与次贷必列其中。它们一个是内忧,一个是外患;一个是天灾,一个是人祸。两者已经并将继续从不同侧面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与人们的生活。其实,无论对于雪灾还是次贷,在给我们经济生活带来更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颇为积极的效果。 无论是从GDP的增速还是从CPI的涨幅看,当前我国经济有些过热。尽管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试图给经济降温,但效果并不明显。 雪灾与次贷危机均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换个角度看,雪灾造成部分企业生产停顿或产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供给;次贷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造成需求的下降。供给与需求的对称下降可以在不增加通胀压力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软着陆”,解决了政策所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 受雪灾的影响,近期CPI涨幅有可能翘头,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卓有成效地开展抗击雪灾工作,对老百姓最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将会得到保障,进而使CPI的涨幅回落至合理水平。 去年以来,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的重大挑战:一方面,防止经济过热需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与出口的相对萎缩使从紧的货币政策变得有点不合时宜。 此外,在防止全面通胀需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同时,灾后重建又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特别是雪灾所暴露出来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促使社会各界相信,公共投资仍需进一步扩大。凡此种种,均考验着政府驾驭经济的智慧与技巧。我们不否认,宏观调控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事前设定明确的目标。但是,“计划没变化快”,在宏观调控领域加强柔性管理,不失为一种万全之策。 举例来说,针对当前的局势,政府需认真对待与反思以下问题:去年年底确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是否要改?如果不改,那么加息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经济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多大实质性影响?灾后重建的财力保障有哪些?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内需,是否可考虑进一步减税? 自沪综指于去年10月16日创出本轮牛市的高点
——6124点以后,股指的暴跌与阴跌便成了沪深两市的家常便饭,更成了广大股民心头永远的痛。不少股民谓之曰“股灾”。在此期间,恰逢美国经历了影响不容低估的次贷危机及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史上罕见的雪灾。于是,一些人就爱拿次贷与雪灾说事,将股灾与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甚至将他们看作此轮股指下跌的罪魁祸首。 在笔者看来,次贷与雪灾无论是从心理层面还是从实际层面,均对内地股市造成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次贷危机造成外围股市的重挫,会通过各种途径严重挫伤市场参与人士的投资情绪。但是,在经过一轮猛烈的下跌之后,股市的止跌企稳将为时不远。目前,雪灾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展开,次贷危机的影响几近释放完毕,西方国家的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应付危机,有利于大盘企稳的氛围渐趋浓厚。 首先必须承认,当前我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政策与资金共同推动的市场。有了这一前提,就容易看出次贷、雪灾与股灾之间的关系。雪灾让人身寒,股灾让人心寒,雪灾与股灾的同时来临让人身心俱寒。在此情境下,政府不会撒手不管。可以说,雪灾的爆发加速了政府救市的步伐。 再看次贷与股灾的关系。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外围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资金进入这些市场的欲望急剧下降,在全球资金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有望迎来资金流入的高潮。同时,那些深受次贷危机影响的国家不断降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长期存在,两者叠加在一起使我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大幅提升,股票的投资价值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股市的负面影响顶多是心理层面的,而对于股市的正面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