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8-17 本报记者:吕雪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金诃藏药的晾丸生产。摄影/本报记者
侯德强 | 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但同时又是一个经济穷省。近年来,青海省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借助循环经济平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青海的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达17.25万亿,占全国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的19.2%。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323.16万元,名列全国首位,是全国人均水平的40多倍。 青海省副省长马建堂说,青海在全国真正有领先地位的有三大优势资源:盐湖资源、水电资源以及依托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所造就的高原动植物资源。“青海这几年的发展,无不是依托这些优势资源成长壮大起来的。” 青海省境内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内现有的33个盐湖中,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锂盐、锶矿、芒硝等的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青海省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2314万千瓦,年发电量913亿千瓦时。特别是黄河龙羊峡以下至寺沟峡河段共规划了13座大中型梯级电站,水流落差大,地质条件好,淹没损失小,开发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左右。全长1360公里、总落差1670米的龙羊峡以上河段还可规划布置16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798万千瓦,开发条件也趋于成熟。 但青海是一个经济穷省,2006年青海省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仅0.3%。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 “个中关键是,资源的文章没有做足。”马建堂说。 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一是尽快摸清资源的家底,目前青海省有90%以上的地质勘察基本还没有做;二是解决好资源配置散和弱的问题,用市场、法律等手段整合好资源,对增量资源要坚持配置到强势企业的手里;三是对拿到资源的优势企业,要求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资源,打造好油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产业链条。 目前,在浩瀚的盐湖之上已矗立起一片崭新的厂房,这就是盐湖集团的综合利用项目,是循环产业链条最典型的例子。盐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其百万吨钾肥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目前已达到105万吨的生产能力。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项目方面,万吨规模的碳酸锂项目已开工,万吨氯化镁、氢氧化镁项目也将实现产业化,在此基础上,盐湖化工还可以和石油化工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链。 丰富的优势资源也必将形成在全国领先的产业。青海省最具亮点的产业首当其冲是盐湖产业。目前,盐湖化工产业在全国独领风骚,已形成了独具领先地位的钾、锂、镁、硼酸四大系列。 首先是钾肥。目前,钾肥全国消费量是1000万吨,2/3靠进口,国产的1/3中98%在青海。 其次是硼酸(陶瓷制品的添加剂)。中信国安、青海锂业等企业已形成了3-5万吨硼酸生产能力,在建的还有5-6万吨生产能力。目前青海硼酸产量占全国份额的30-40%,未来3-5年内将达到10万吨生产能力,届时将占全国份额的2/3以上。 第三、锂产业。全球范围锂的年产量是7万吨。目前,由中信国安建设的2万吨碳酸锂项目,是我国唯一的碳酸锂项目,同时,盐湖集团的万吨碳酸锂项目也已开工。柴达木盆地无疑将成为我国锂产业的基地。同时,镁系列产品也已有数家企业进入产品的中间试验阶段。 青海省的第二大产业亮点:以水电为基础的电和高载电行业的发展。水电行业一直是青海经济的亮点,巧合的是,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的关键点在公伯峡电站;全国水电、火电总共超过1亿千瓦的关键点在龙羊峡第一台机组。目前,青海水电装机达到550万千瓦,还有150万千瓦的火电,到2010年,全省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 依托电力优势,高载电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最突出的是电解铝。现全省有100万吨电解铝能力,在全国占第三位。更为可喜的是,在电解铝基础上的铝材深加工发展势头很好,铝板材、铝型材等发展迅猛。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5万吨的铝型材加工项目已经开工,项目建设日新月异。 青海光照强,年光照时间2500-3500小时,且辐射强。青海省已经把太阳能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培育的新的产业亮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