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7-27 本报记者:凌军辉 王骏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南京市河南村外来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在上语文课。南京6万外来工子弟全部顺利就学,并享受到与城里学生同等的待遇。本报记者 孙参
摄 | 江苏省拥有全国最多的高等院校、最多的高校在校生,但他们仍不满足。为了造就数量更大、质量更高的人力资源,同时实现更广泛的教育公平,他们极力推行了“教育均衡八大工程”。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一直是制约江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难题。苏北的一位县教育局长曾经对记者说:“与苏南相比,我们落后了20年!” 据2004年初的调查统计,苏北徐州、淮安等5市20个县,需要新建或改建食堂的中、小学分别占65%和30%,需要新建或改建宿舍的中、小学分别占70%和20%,需要新建或改建水冲式厕所的中、小学分别占92%和87%。 从2002年开始,江苏多元筹措资金,连续实施了危房改造、撤并中小学、“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扶贫助学、教育对口支援、四项配套等八大工程。 2002年是江苏校园危房改造大决战的一年,这年底,500多万平方米危房全面消除,改建、新建校舍691万平方米。全省73个有改危任务的县(市、区)全部通过“无危房”验收,没有一个学生在过渡房越冬上课。 2003年,江苏省撤并中小学1万多所,使校均施教区人口小学达1.1万人,初中达3万人以上。 2004年,以“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三新一亮”工程全面告捷,298万农村中小学生用上了崭新的标准课桌椅,所有学生告别了课桌破、板凳破、讲台破、教室光线暗的“三破一暗”历史。 2005年底,全省90%以上县市的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有了符合标准的校园、食堂、冷热饮用水、水冲式厕所、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位。7500多所农村中小学全部接入互联网,拥有自己的网络教室,所有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所有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3万多残疾学生、60万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成为扶贫助学工程最大的受益群体。 “十五”以来,江苏省教育厅积极组织苏南五市对口支援苏北。除市对市外,县和大多数学校也结对帮扶,苏南地区除向苏北农村学校提供资金支持、派出骨干教师支教外,还捐赠了大量的电脑、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等教学设备,大大提高了苏北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江苏还于2006年启动了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四项配套工程”建设,2007年将把所有农村中小学建成合格学校。 “教育均衡八大工程使江苏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大缩小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为百万农村孩子提供了均等的教育设施条件,必将为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造就强大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自豪地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