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个人支票开户数接近于零
    2007-07-15    程婕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央行建设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全国上线运行,这意味着支票的使用范围从同一城市向全国扩展。这一系统的运行,为百姓持个人支票全国消费提供了方便与可能。
  但与政府积极推动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人支票在市场上所受到的冷遇。

现状:不少银行已暂停开办

  2002年12月18日,林先生高举京城第一张个人支票在甘家口商场购买了三个书包的场景至今让不少人印象深刻,当时各家媒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报道。
  4年半后的今天,记者再次采访个人支票的推广情况,却发现曾经开设过这一业务的不少商业银行事实上已经悄然暂停了这一业务。最初给林先生开户的北京银行(当时的北京商业银行)也表示,个人支票现在“做得不太好”。
  虽然各家银行都没有向记者提供个人支票开户的具体数据,但记者了解到,2004年初,距离林先生首次使用个人支票一年多后,北京地区只有大约300人开户购买了个人支票。冷清的市场反应,让不少已经开办了这一业务的银行选择了暂时收手。相对于北京1400万的人口和历年累计发行的7427万张银行卡,个人支票的开户数和成交额可以说接近于零。

分析:开户门槛高使用不方便

  北京某商业银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最初开设个人支票业务时,也有不少客户前来咨询,但了解到一些细节后,都打了退堂鼓。首先个人支票的使用门槛比较高,一些银行要求客户有10万元以上的活期存款,还有的要求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账户中必须随时保留1万元的余额。
  其次,个人支票使用起来有不少不便之处。比如,个人签发支票时,要在指定位置签章,而一般人都不习惯随时把印章带身上,提前盖章的支票一旦丢失会更加危险。
  此外,支票不能有折痕;日期、金额、收款人名称等内容填写必须准确;印章也要求十分清晰,不熟练的非专业人士还真不好把握。可一旦出错,支票就不能正常使用了。有时候,出票人会记不清自己账上的余额。如果账户余额不够,开出空头支票不仅影响个人信用,还会受到银行处罚。
  最不方便的就是,支票是非即时交易工具,商户收到个人签发的支票后,最早可在2-3小时之内收到款项,如果是异地的款项,则要等3个工作日才能收到。也就是说客户签了支票却不能当场提货。

信用鉴定难商家没兴趣

  据记者了解,商家也对个人支票不感兴趣,甚至明确拒绝接受个人支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如果收到一张个人支票,商家首先会怀疑这张支票不是真的,或者是“空头支票”,必须等到银行确认,就算确认了也得过几天资金才到账。相比起来,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更让商家觉得安全方便。

利润薄风险高银行不积极

  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从银行自身来说,推广个人支票业务的积极性也不高。一般来说申请个人支票开户费150元左右,购买支票一本在20—30元之间,银行最看重的手续费却很低廉,每笔不超过1元。对使用者来说,个人支票的成本很低,可对银行来说,个人支票的收入比起客户刷卡收取的回佣低得多。这也是银行愿意推广信用卡不愿推广个人支票的重要原因。
  与其他业务相比,个人支票对客户签名的真伪辨认和审核难度较大,容易发生差错和支付风险,而且个人支票的业务流程和对公支票一样齐全,从投入产出比考虑,银行当然没有积极性来推广个人支票。

举措:央行力推个人支票业务

  个人支票在全国范围内的“冷遇”受到了央行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前,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为扩大转账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中国人民银行鼓励个人使用支票结算,并将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个人使用支票。
  目前,央行依托小额支付系统自主开发的“支票圈存”业务已开始在天津、湖南等地试点。这种新的支票圈存模式在全国首次采用集中处理模式,试点后将向全国推广普及。
  在支票圈存业务开通后,当商户收到支票时,出票人账户上的钱将被银行冻结。商户收到带有支付密码的支票后,即可通过手机、POS机等受理终端,向出票人开户的商业银行发出圈存指令,验证支票信息,并预先从出票人账户圈存支票金额。支票圈存解决了支票的信用问题,消除了收款方的后顾之忧。
  央行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后将通过落实账户实名制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支票受理环境,逐步培育社会公众使用支票的支付习惯;通过向社会大力普及支票全国通用的业务知识,广泛宣传中央银行引导支票业务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社会公众对支票全国通用的认知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居民个人在主动付款领域使用支票,如缴纳水、电、煤气、电话、学费等费用;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逐步简化和放宽个人签发使用支票的条件和手续,方便个人使用支票;会同有关部门,尽快重新调整和制定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将包括支票业务在内的基本结算类业务的收费标准确定在合理水平,通过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支票业务发展。
  记者采访的北京多家商业银行负责人均表示,随着有关政策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他们今后肯定会重新重视和推广个人支票业务。但是个人支票深入人心的过程也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因为比起硬件系统设施的建设,消费习惯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关稿件
· 个人支票京城遭冷遇 2007-07-17
· 个人支票:不解决信用瓶颈短期内难普及 2007-07-10
· 广州个人支票日用量仅百张 2007-07-10
· 个人支票使用面临三难题 2007-07-10
· 央行鼓励社会公众使用个人支票 20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