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审议通过,让新一轮税改的另一个核心环节——增值税改革——有了突破徘徊境地的动力。
近日,自2004年7月1日开始在东北地区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以来,几经调整和讨论的增值税改革终于又迈出了谨慎的一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下发(以下简称)。
明确表示,从今年7月1日起,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部分行业将试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
此前,针对已经在东北试点两年多的增值税改革下一步应怎么走,曾有过多种争论,一种方案认为应仿照东北模式,分阶段按照产业序列向全国推进;一种方案同样认为应仿照东北模式,但是按照西部、中部、东部的次序逐步推进;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在总结东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将这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从目前看来,改革进程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有分析人士认为,试点的扩大选择了中部地区,而不是此前积极申请试点的较有财力的沿海发达地区,也体现了中央把改革试点视为体现政府意图的地区性、产业性优惠政策的意图。
中部地区26市试点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文件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5月18日上午,位于安徽省马鞍山的马钢集团一位负责人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
他所说的,是安徽省的合肥、马鞍山、蚌埠、芜湖、淮南五市被列入增值税转型试点城市范围。
规定增值税转型试点的八大行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力业、采掘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年销售额占其同期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
"目前汽车制造业已发展成为安徽的支柱产业,转型政策将会使安徽汽车工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安徽省发改委一位人士认为。
"这对于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好处。"国务院研究室一位司长告诉本报记者,从中部六省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列入转型试点的八大行业,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潜力巨大。
其中,安徽此次被纳入试点范围的淮南、马鞍山属于亟待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增值税转型试点将对这类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起到催化作用。
此前出台的(中发[2006]10号)也指出,在中部地区要加强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此次中部地区增值税转型仍然采用的是增量抵扣、机器设备进项税退税的方式。而这对于增加企业可用资金,提高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均能起到不小作用。
东北的试点结果可谓一个佐证。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东北地区试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21.93亿元,共抵退税额90.62亿元,其中:实际退给企业的增值税86.64亿元,抵减企业历年所欠增值税3.9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还规定,总机构设在中部六省老工业基地城市范围内或由总机构直接采购固定资产,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总机构核算的合资格纳税人,可由总机构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这个规定,将极大地刺激中外资企业在中部省份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积极性,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能够发挥更大的杠杆效应。
配套政策亟待出台
增值税转型试点扩大可谓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抓手。不过,从中部地区的反映情况来看,为了避免政策的执行力度打折扣,抓紧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也是迫在眉睫。
在面前,与企业界人士的兴奋相比,地方政府官员心情更为复杂——增值税转型将会使得试点城市的财税收入缩水。
目前,我国的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75%归中央,25%归地方。由此可见,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增值税转型是把"双刃剑"。这也是增值税改革迟迟未能在全国推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程法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增值税改革的技术性问题不大,难点在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以及宏观调控因素的考虑(生产型增值税具有抑制投资的作用)。
根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测算,转型后,增值税税收损失对于中部地区的影响较大。比如,湖北增值税收入短期内将减少53.9%、河南为49.0%。
这主要是因为,重工业占中部省份尤其是26个试点城市的经济比重比较大。而从2006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来看,中部省份同比增幅均比较迅猛,而增长动力则主要来自重工业投资。
"安徽财政本来就比较紧张,如果实行增值税转型,可能会更加困难。"安徽省财政厅一位人士表示。当初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上报试点城市时,试点市的财政收入实力就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所以,安徽省发改委官员认为,在推行增值税转型时,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完善分税制管理体制,对试点省、市、县三级财政的承受能力给予充分考虑,适当增加地方财力。同时,还要加快出台相应的转移支付体系,即由中央财政对损失大的地区,尤其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集中的地区,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补偿。
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的邻近(2008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有望在长期试点的基础上加速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