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环保宣言
“我弟弟的故事书里讲,丛林里住着狼和熊。我试着告诉他,如果我们不照料它们的话,熊和狼以及其他动物都可能死去。这些动物面临着许多威胁,垃圾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成堆的垃圾包围了丛林,动物就要受难。” ——5岁的雷切尔·沙尔德说。
“爱德华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爸爸都坐在电脑桌前工作。我俩决定,应该让爸爸们运动一下。我们鼓励爸爸们步行上班,这既能帮他们锻炼身体,又有利于环保。” ——12岁的卡托·塔利斯-洛克说。
“妈妈告诉我,我出生在丛林中,周围是椰子和野花。我喜欢种东西。我认为,如果我们吃自己种出来的食物,对地球更有益。我在家里种鳄梨,现在长到蜜橘大小,或许还更大点。我把它放在阳光下,给它浇水。我不知道学校晚餐用的蔬菜来自哪里。” ——8岁的苏尼卡·迪奥卡珀说。 |
|
新华社/法新 | 英国小学生越来越关心环保事业,他们从课堂上、书本中学到环保知识和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用实际行动教育父母。 这种“反向社会化”的环保教育方式正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作用有限,且容易让孩子承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受教育 学秘籍 环保小先锋在行动
英国《观察家报》记者迈克尔·奥德尔记录了他与5岁女儿罗莎的一段对话。 “爸爸,你乘飞机去过多少次美国?” “大约40次。” “你种过几棵树?” “没种过。” “那我要告诉老师去!” 过去一年中,记者奥德尔发现女儿开始对可循环用品、节能和环保政策特别感兴趣:她要求家中用节能环保灯泡、坚持循环利用废纸,刷牙时要关紧水龙头,购物时要带环保袋…… 其实,在奥德尔的新家布里斯托尔雷兰德地区,这样严格的环保行为已不足为奇。英国销售公司CACI2008年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里是全英国最环保的地方,80%的居民自视为“环保狂热者”。 雷兰德地区居民几乎循环利用所有生活垃圾,就连驾驶私家车时也不忘让路人搭便车,以减轻因增加汽车尾气排放而产生的负罪感。 记者奥德尔在去年圣诞节前遇到两位“热心司机”,其中一名告诉他:“让路人搭便车,我就不会感到那么惭愧,可惜你只住在不到200米外。” 作为一名“生态一代”儿童,罗莎的环保“秘籍”不仅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还来自媒体和书籍。英国广播公司(BBC)节目Pippin是她的最爱,这档节目由一只热爱循环废旧物品的“牧羊犬”主持。 小罗莎也从畅销书《教奶奶发短信和其他改变世界的方法》中获得环保理念。这本书倡导人人都可以实践环保理念,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改变,就可以改善人类环境,使地球上每个人受益。 英国1994年启动“环保学校行动”,由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资助,至今全国已有一半学校参与其中。参与学校要求学生经常收集垃圾,尽量少用高耗能生活用品,避免浪费水。学校还鼓励学生自己种菜吃,也可在当地市场上出售自己的“果实”。参与行动的学生可赢得金旗、银旗和铜旗奖。 罗莎所在学校圣博纳文丘小学的环保协调员莫文娜·托马斯说,学校每周给步行上学人数最多的班级颁发“金靴奖”,还鼓励学生用废旧布料制作购物袋。
孩子认真执著 家长压力渐增
孩子们认真而执著的环保行动确实给英国家庭生活带来变化,但也给家长增添了不少烦恼。 一名家长向记者抱怨,他家孩子所在班级的老师为促环保,坚持检查学生午餐,那些吃远距离运输食品或用不可再生材料包装饭菜的学生会遭到批评。 家住布里克斯顿的一位家长担心,学校倡导的“步行上学”计划将给孩子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还有一位家长常被孩子提出的问题搞得尴尬不已。这位家长举例说,老师得知孩子曾在放假期间两次随家人出国旅游后,为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询问家长这样做留下了多少“碳足迹”,这个问题把这名“可怜”的家长搞得一头雾水。 奥德尔也经历过类似尴尬。新书《如何让你的父母变得环保》教孩子如何影响父母,例如向不环保的父母收取罚款。书中说,冬季空调温度应设定在20摄氏度以下,家长每提高一度,孩子就可以向父母收取20便士“罚款”;家长每用一个高耗能灯泡,孩子就可以收10便士“罚款”等。 奥德尔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每日要先把这本书读给女儿听,然后等着罗莎“发起环保战争”,接受“罚款”。 令家长吃惊的是,“生态一代”儿童为把环保理念带回家,还运用娴熟的演讲和辩论技巧。11岁的莱拉·霍尔说,她决心改变家里的饮食习惯,把4份晚饭变成1份。 8岁的罗斯·贝利不厌其烦地劝说哥哥放弃打掌上电子游戏,为此他几次被“不听话”的哥哥“撂倒”在沙发上。
“反向社会化”惹争议
英国小学生这种环保行为是“反向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即孩子们用行动影响、教育父母应该怎样做。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在担任环境大臣时曾说:“孩子们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它能促进整个社会改变对环境的固有态度。” 经营一家环保学校的安德鲁·萨特说,他最近收到一位母亲发来的电子邮件,“我的孩子告诉我,我平时用真空吸尘器次数太多,这个东西太费电”。 萨特认为,如果孩子对家长说这样的话,家长肯定会感到惭愧。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与媒体和政治言论相比,“孩子的话更管用。他们看到北极熊死去的反应是‘这是不对的,我能做些什么?’” 英国社会投资论坛2008年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1500名受调查家长中,24%的人认为孩子是环保理念的重要推动者。 然而,也有人质疑,“反向社会化”的作用有限。萨里大学教授戴维·乌塞尔从事环保心理工作30年。他认为,“反向社会化”在环保领域根本不起作用。他的论文《孩子是环境改变的催化剂》研究了英国、葡萄牙、丹麦和法国小学生的环保行为。 乌塞尔说:“研究最大的发现是,实际上,孩子们并非十分惊讶于环境变化,只是机械地‘皈依’环保理念,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反向社会化’只会在知识层次高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起作用,一家人常常在餐桌上讨论这一话题,家长也乐意接受孩子的建议。” 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弗兰克·菲雷迪的新书《教育的结束》即将出版,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让孩子约束父母行为只能发生在极权社会中。 还有人认为,让孩子接受、宣传环保理念应讲究方法,尽量避免孩子因此产生不必要的负罪感。 两个孩子的母亲·萨德说:“我支持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学习环保知识,但他们不该承担前辈们制造的环境压力。” 圣博纳文丘小学环保协调员托马斯说,环保教育不应令学生因为家长的不环保行为而感到“愧疚”,“我不想让孩子因父母买不起公平贸易水果,或因为家住距学校太远不得不坐车上学而感到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