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断被互联网曝光的名人隐私,在现实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看客时,人们忽略了一件事:也许下一个受害者就可能是你自己。信息时代,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秘密交给手机、互联网和个人电脑处理,想没想到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呢?
个人隐私公众化引出严肃话题
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重重的环境中。 英国媒体报道说,2007年底,英国税务海关总署遗失了两张共含有2500万份英国银行账户资料的光盘,至今下落不明,一旦落入黑客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而近几年,各种信息秘密泄露事件比比皆是。信息安全专家说,处于信息化时代,电脑、互联网、手机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分忧解难的同时,也随时“准备着出卖”它们的主人。更可怕的是,因为信息社会网络和通讯的发达,个人的私密信息可以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和程度蔓延、传播开来,这在近期的“艳照门”事件中已经被充分展示。
先进窃密手段防不胜防
现代社会发展已经走上一条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电脑等信息技术的道路,但这些高智能的机器和程序日益变成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重要信息被记录或盗用的风险。 江民反病毒专家指出,一般电脑用户在处理废弃电脑时十分随便,以为只要将电脑硬盘内的数据格式化就可以了,其实格式化后的数据只是在电脑内搬了一个家,数据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硬盘内,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恢复这些数据。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一批专门通过恢复废弃硬盘内有价值信息并出售获利的人群,他们往往通过在废品市场购买或从单位回收旧电脑设备,然后将硬盘内的信息恢复,将有价值的信息出售,以此获得比硬盘本身价值更高的利益。
隐私贩卖正向我们走来
现在,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手机用户已逾6亿。专家提醒,不要以为个人隐私泄密离我们很远,也不要以为黑客永远不会敲你的门。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有互联网和现代信息化手段提供的先进技术,你的个人信息也许早已经被人当成一种商品频繁被买卖交易。 记者身边就有不少人抱怨,自己的电话号码、生日、住址、职业、保险状况总是被很多陌生人所知,经常被拨出型商业推销电话骚扰。这背后的一个事实是,大量个人信息正在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被盗取和传播。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不规范的网站都采用诱使性注册方式,获取用户详细的个人信息,然后加工成信息产品。浏览互联网,经销个人信息的生意似乎非常红火,网上有不少经营网络名片的网站,专门出售个人信息,只要正式注册、付费就能获得。 一个短信群发公司的工作人员曾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产品库可以涵盖北京所有经常使用的移动手机用户,用户个人信息可以详细到用户开什么车、职业、月收入以及平时消费等,定期更新,只要付费就可以获得。
保护隐私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人民网不久前推出的“谁来保护我的个人信息”网上调查显示,个人信息受侵犯情况已呈蔓延之势,90%的被访网民表示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89%的被调查者表示已不堪个人信息泄露之扰。 专家指出,信息社会,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来自多个方面,防患于未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个人隐私首先要从个人做起,在上网和使用电脑时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江民公司的电脑专家提醒,电脑用户在删除文件以及处理废弃电脑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以下方法,对文件和电脑硬盘进行不可恢复性处理。 一、处理文件。平时删除重要文件务必不要使用系统自带的删除功能一删了之,而应当使用杀毒软件自带的“文件粉碎”功能,对文件进行彻底的不可恢复性粉碎。 二、处理废弃硬盘。个人和单位在处理废旧电脑时,应当对电脑硬盘进行特殊处理,千万不要简单地格式化,一定要把硬盘内的盘片打孔或毁坏,以防硬盘内的数据被不法分子盗取。 其次,社会应从法律和舆论等方面形成一种压力。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对个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传播、转让至今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相应的法律,主要是找不到侵权主体,而且取证也有难度,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助长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 北京律师刘明俊认为,保护个人信息亟待法律护航,以约束各行各业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管理,促使相关企业信守承诺,并依法追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者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