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公共财政倾注民生推进小康建设
    2008-02-18    本报记者:陈光明 王炳坤    来源:经济参考报
  鞍山市委、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安排向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据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在去年市本级财政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支出达到四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今年这类支出又比上年增长了50%,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直接用于县以下民生事业发展的支出就达2.6亿元。  由于有了公共财政的强有力支持,全市不仅农村各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5个百分点,包括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在内的六项指标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
  从农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快公益事业发展,全力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是鞍山市委、市政府在安排公共财政支出时特别注意贯彻的原则。今年,他们主动调整原有计划,将用于解决部分农民饮水困难的市本级专项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可以在年底前确保30万农民彻底摆脱饮水难。市财政今年还特别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屯绿化,并在4月初将总额的40%预拨到急需的镇村。到目前,全市上下实际投入资金2369万元,使占总数九成的796个行政村完成了初步绿化,净化和美化水平也有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搞好环境建设奠定了基础,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鞍山市本级和有关县(市)区财政,也都安排出专项资金,帮助农民尽快用上包括液化气、沼气、生物质气和太阳能等在内的新能源,现在全地区已有23%的农户不再直接烧柴草做饭。
  在一丝不苟执行国家法规,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所需基本经费按时拨付到位的同时,鞍山市政府还主动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努力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不折不扣完成省里下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他们还自加压力,额外提出要自筹资金再完成四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目标。这些学校投入使用后,可以满足所在乡镇所有适龄人口的入学需求,原来设在各村的小学可以全部撤销,危房问题也就自然得到了彻底解决。为了实现全市城乡现代远程教育的均衡发展,鞍山市专门安排1186万元财政资金,对90所农村中心校进行一次性网络教室建设,成为全省第一家采用地网光纤连接全部农村中心校的地区。
  不断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是鞍山市政府近年来公共财政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到今年6月底,全市已有153.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财政为此预拨款超过2200万元,仅今年上半年,全地区就有2.2万人次从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使一度严重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并举来逐步提高对农村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是鞍山市各级政府在安排公共财政支出时始终非常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完善和实际补贴标准的稳步增加,全市目前有近4万人受益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各级财政提供的资金每年超过1200万元。近两年来,鞍山市本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700多万元,先后对45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维修和改扩建,使由于受床位不足等条件限制而使部分应集中养老的老人入院难的状况有了明显的缓解,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居和老有所养。
  相关稿件
· 辽宁鞍山:中小学校将开“感恩”课 2008-01-30
· 马鞍山农合行探索"微贷"模式 2008-01-09
· 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探索“微贷”模式 2008-01-09
· 辽宁省鞍山市:公积金贷款成为“抢手货” 2007-12-24
· 鞍山:“补铁酱油”卖不动 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