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还是“情人劫”[图]
    2008-02-13    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几乎每年的情人节前,很多大学论坛里,网名各异、“表情”精灵古怪的网友都会热议如何既把“情人节”过出个性,又可“保住”生活费。
  的确,情人节前,商家推出的情人节礼物广告已不再局限于“某某巧克力,只给最爱的人”,钻石、腕表、手机、酒店套餐早已贴上“情侣”标签,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情人们的钞票。
  情人节,一不留神成了“情人劫”。

天长地“九” 玫瑰高价情无价

  在大众心目中,“巧克力”“玫瑰”仍然是大家公认的情人节礼物。但现实中,商家似乎已不满足将玫瑰价格涨10倍的赚钱手段,每年商家推出的情人节礼物令人眼花缭乱。
  情人节礼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专攻高端消费人群类:如豪华酒店推出的1×××××元的情人节套餐,提供豪华邮轮、总统套房、高档礼品、鲜花服务等项目;二、诱惑白领类:如国内外知名公司推出的色彩艳丽、较同类电子产品小巧精致的超薄笔记本电脑、MP4、数码相机;热播电视剧中女主角的首饰等;三、以“天长地久”做文章,瞄准16岁至22岁青年的情人节礼物,价位较低却标新立异。如一些个性店推出的“血挂件”:情侣刺破手指将鲜血装入小瓶密封,送给对方做挂饰;宠物店推出的“夫妻相”仓鼠等。
  “赚情人的钱比赚女人的钱更容易。”在重庆女人广场担任职业经理人的赵先生告诉记者,普通商品只要将形状、颜色、包装稍加改变,价格向“9”靠拢,即可炒作为“情人节礼物”。此外,商家抓住情人节消费男士买单居多的特点,将商品价格提高以获取更高利润。

爱情是“盲目”的 消费应该是理智的

  根据一项快速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广州15至44岁的居民中,有54.6%的人会考虑在情人节买礼物送人,与71. 6%的美国成年人会在这一天送出贺卡的情况逐渐接近,而在庆祝情人节的花销方面,中国人人均192元与美国人的人均消费25美元趋同。
  从事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张教授指出,年轻人选择在情人节消费,并且接受情人节里互致爱意的表达方式,“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正常反映,人们有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过什么样节日的自由,因为节日给了大家表达爱的机会。和‘五一’、‘十一’黄金周一样属于正常现象。”
  不过,张教授也指出,“‘爱情是盲目的’,但消费应该是理智的,每个人在这场消费中都要量力而行。”

表达爱意方式万千 金钱不是万能的

  心理学专家认为,与中国传统节日出现的消费热不同,情人节经济是商家、媒体及他人行为等环境因素对年轻人不断影响的结果,情人节经济的繁荣表明,人们的精神需求正在提高。应理性看待情人节经济,她说,现在国内有很多城市物质生活趋于富足,人们生活不单纯看重物质,更注重品质。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提高,情人节经济则是精神追求的一种物质反映。
  “情人节经济的过度膨胀也应引起警觉。”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张庆林说,情人节经济对两个人的感情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大都疯狂消费,在这种特殊日子里更是如此,把爱建立在金钱基础上,这种所谓的爱是很脆弱、很不稳定的。”

情人节小提示 恋爱中迷失自我六种表现

  正处于恋爱的朋友,看看你是否有以下的症状:
  1、平均一天给你的情人3次以上的电话或短信。
  2、每次约会见面时,你的话多过情人的话两倍以上,且最后分手时你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时间,你觉得“舍不得”。
  3、你送给情人的礼物多过情人给你的两倍以上。
  4、你跟闺蜜见面时,60%以上的话题都是与情人有关的。
  5、你若有一天没听到情人的消息,便睡不好觉,脑子里充满各种负面的猜测。
  6、你的微笑与痛哭,90%是与情人有关的。
  以上的表现对你若是家常便饭,那你的恋爱十有八九是前景不妙,因你已失去你自己生活的平衡,而一个失去平衡的人,是不可能与另一个个体保持健康的爱情关系的。
  不如退后一小步,给自己、也给你爱恋的人更多的呼吸空间。(欣文)

  相关稿件
· 香港多家酒店推出情人节豪华套餐 2008-02-13
· 布宜诺斯艾利斯获评“情人节之都” 2008-02-13
· “情人节”:寻找真爱 远离病毒 2008-02-13
· 喜迎情人节 朱丽叶古宅换新颜 2008-01-23
· 西北旅游景区联合打造七夕情人节活动 200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