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茅台以责任诠释“国酒”使命
    2009-05-22    张玲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年12月6日,中国历史上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厦门,茅台酒全国经销商会议。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兼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的声音坚定有力——“2008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将首次超过100亿元,提前实现百亿元销售收入的发展目标。”
  2008年末的某一天,一家报纸金融版面上有这样一则消息:“金融危机背景之下,茅台报收于107元,仍居深沪两市之首。”
  “百元茅台的出现,传奇之外,成为一种经典标本。这意味着‘价值投资’成为中国股市投资最为核心的理念之一。”
  2009年3月25日,茅台股份公司公布了2008年公司年报:2008年,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25077.96吨,同比增长24.06%;实现营业收入82.42亿元,同比增长13.88%;营业利润53.90亿元,同比增长19.12%;实现净利润37.99亿元,同比增长34.22%。每股收益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4.03元,这让贵州茅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萧瑟背景之下,成为资本市场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公司领导层更是在这份堪称市场信心基石的年报中表示,针对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2009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8%以上的增长!

    为历史负责

   一、 百亿背后
  94年前。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以其品质成就彪炳史册的传奇。那时的茅台已然初具世界品牌的雏形。
  60年前,新中国成立。茅台酒成为国宴用酒、国酒。其形象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也代表着中国历经百年屈辱后,以“自尊、自立、自强”决心而树立的尊严。
  10年前。1999年11月20日,股份制企业——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年前。2001年7月31日,茅台发行股票,在沪上市。
  6年前。2003年,茅台酒产量终于突破1万吨。实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
  2008年,茅台酒产量突破2万吨,提前两年实现百亿集团的目标。
  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中,贵州茅台位列第363位,在全球饮料行业排名第9位,是中国饮料业唯一上榜企业。
  茅台一直以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为发展目标,导入全球企业一致认同的美国“波标”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实现了向当今世界一流企业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型。先后荣获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和全国质量管理奖,意味着茅台已跨入国际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先进企业行列。
  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资金运作方式、现代管理营销体系,是茅台集团实现百亿的保障,更是茅台集团从传统作坊式企业迈入大型现代化企业的升华。

    为社会负责

    许多参与茅台企业体制转型的人还记得,早在10年前,茅台的改制方案中,就有“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
  一、 为了人类放心地饮酒
  2008年初,“三鹿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频频拷问社会诚信。
  面对2008年的食品安全风暴,茅台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检测,排除食品安全隐患;严格按照“食品安全体系”的要求,重点加强了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和控制,编制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一览表》,提出108项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有效控制和预防。
  迄今为止,在整个国内酿酒食品企业中,唯一只有国酒茅台同时拥有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三项认证。此外,茅台还荣获2007至2008年度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奖,2008年度最佳诚信企业。
  二、一瓶酒与一座城
  2008年,茅台地区的本地红高粱价格飞涨,从1年前的每斤1.9元涨到了2.6元。按计划,仁怀市政府这一年要实现每户农民增收200元,由于红高粱价格上涨,这个目标轻松完成,茅台酒厂一家就收购了5万吨本地红高粱。
  茅台一家企业的兴盛,带动了上游链条的发育。仁怀及周围农村,多达60万的农民因为茅台建立发展有机原料基地、种植有机原料而受益。伴随茅台的壮大,仁怀农业、农村、农民的很多问题得以解决,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走上了致富之路。2008年,茅台集团上交税利40.31亿元,同比增长5%。据统计,建国以来,国家对茅台的投入,全部加上只有5亿。
  茅台河谷是中国酒都的灵魂和心脏。因为茅台的存在,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镇汇聚了来自世界的目光。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看看传说中的茅台镇。由此带来的国酒工业旅游已经成为仁怀、遵义乃至贵州的一个旅游名片。
  三、赤水河畔的科学发展
  “12年后,国酒茅台的年产量将达到4万吨。”这是茅台当前最为核心的战略增长计划。
  “4万吨的产量,不是简单的产能叠加。茅台不可能无限制发展,因为所在地的不可复制以及有限的承载量;茅台也不能按照既有的方式简单扩张,因为土地和资源乃至生产的废弃物,都会给环境带来新的压力。”茅台人将其铭记在心。
  经过长期、持续的治理,茅台在生产过程中的烟尘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生产排放的水质,完全达到国家二类污染物的一级排放标准,临厂边的赤水河堤终端500米处的断面水质完全达标;整个厂区繁花似锦,绿化覆盖率高达30%。
  和谐发展的概念之一——“循环经济”已被纳入茅台未来规划的核心。茅台将投入近10亿元建设茅台酒循环经济工业园,目前已投资3亿多元在原生产厂区绿化环境、改造生产实施、提高空气质量、保护酿造用水质量等。

    为自己负责

    一、 我们都是茅台人
  对于许多人来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似乎只存在于概念之中。但当裁员、减薪来临之时,才发现,原来危机就在自己身边。
  2009年初,在向茅台集团全体员工作董事会工作报告时,袁仁国大声说道:“茅台有两个承诺:不减薪、不裁员。”台下欢呼声一片。
  在关注自身员工的同时,茅台还始终把经销商当作上帝和恩人。
  当然,他们更不会忘记消费者。“茅台提出‘走平民化道路’的口号,是要力争让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喝得起茅台,让每一个工薪阶层都能在父母亲生日的时候买一瓶茅台酒给老人祝寿。茅台被尊为‘国酒’,理应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牌’,强调‘名牌战略’是必不可缺的路径,但‘民牌战略’与其看似矛盾,其实又很互补,相得益彰。”季克良在不少场合这样强调。
  因此,茅台集团把肯定广大员工群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现实、适时的需要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大力营造“人”与企业和谐同步发展的主旋律。
  二、站在危机的肩上
  这些年来,茅台披荆斩棘,一路前行,其间经历的商战自是数不胜数。但茅台人自始至终奉行“以和为贵”。
  从当初习酒的“气死茅台”,到“贵州醇之争”、“国酒不搞终身制”的挑战,再到近年的健康酒的质疑与争端,即使在金融危机下,无论是在股市,还是在市场中都表现出自信与魄力,淡定与和谐。
  以和为贵,既尊重对手,更尊重自己。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力量。
  有容乃大,从一种品牌到一个行业,在行业中成为品牌定力,在社会中成为行业定力。
  站在危机的肩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三、营造话语体系
  1999年,袁仁国在多次宴请客人的宴席上手持茅台酒杯,娓娓道出“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
  2004年,“适量饮用茅台酒不伤肝”一说使得茅台一度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媒体和行业内外的纷繁扰攘,茅台处变不惊、据理力争坚决捍卫“茅台健康说”,让人为之尊敬和感动。一番置疑、激荡、交锋、论证之后,健康饮酒成为家喻户晓、口耳相传的歌谣。
  有人评价说,“‘健康学说’是茅台针对白酒‘第三次浪潮’发出的一种‘喝酒时代宣言’。茅台解读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内心深处需求的一个秘密:即对名望和健康的巨大渴求。因此,茅台赢得了全社会的推崇。”
  袁仁国说,“消费者理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对白酒行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要求我们白酒企业,尤其名酒企业负起责任,为广大消费者酿造高质量的好酒,并告诉他们白酒知识,白酒是到了理性回归的时候了。”
  时至今日,“健康饮酒”已成为行业内的主流话题之一,人们对“白酒有害”的固有看法已出现松动,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国酒茅台,营造了关于喝酒的一个特殊而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话语体系。
  2008,国酒茅台走过了一个宠辱不惊的年头。
  因责任而闪光,因责任而淡定。
  2009,茅台在路上。

  相关稿件
· 贵州茅台迎来全流通时代 2009-05-20
· 八个营销:国酒茅台市场谋略浅说 2009-05-08
· 假茅台背后的真问题 2009-04-13
· 茅台迎宾酒 迎宾迎天下 2009-03-09
· 国酒茅台:酿造高品位的生活 20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