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合资变中资”险企诞生
恒康天安增资改制获批
    2010-01-06    作者:张颖    来源:国际金融报

    经历了5年纷纷扰扰的“感情纠葛”,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恒康天安”)与外资股东最终分道扬镳。为了尽快摆脱这段“跨国婚姻”的枷锁,恒康天安不惜用更名的方式“斩断情丝”。
  2009年12月31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恒康天安增资改制有关事项的批复》,同意恒康天安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安人寿”)。

  外资“出逃”纯属无奈?

  恒康天安是保监会批准的第一家合资变中资的保险公司,但外资股东的“离场”似乎早已注定。
  2001年,恒康天安落户上海,由美国恒康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安保险”)合资组建而成,注册资本2亿元,双方各持股50%。就在恒康天安计划在上海保险市场大展拳脚时,一桩境外并购交易彻底打乱了其发展布局。
  2004年4月,恒康天安外资方股东美国恒康被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简称“宏利金融”)收购。由于宏利金融在中国已经拥有一张合资寿险牌照——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签署了排他性条款,即不能在同一市场内设立公司经营同一业务。因此,通过境外并购获得“双牌照”的宏利金融势必在恒康天安和中宏人寿之间“二选一”。
  各种迹象表明:中宏人寿更早进入中国市场,并具有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相比之下,恒康天安的业绩表现差强人意。数据显示,2009年1至11月,恒康天安原保费收入33782.50万元,远低于同业水平。
  “出于利益考虑,宏利金融一定会选择舍弃恒康天安50%的股权。”一位知情人士分析指出。2009年9月,宏利金融如愿全身而退,将旗下美国恒康持有的恒康天安50%股权转让给4家中资公司: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佳伟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和陕西华秦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有限公司。
  目前,天安人寿的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至5亿元。其中,天安保险与上述4家中资公司各持有1亿股,占比均为20%。
  至此,恒康天安由一家合资保险公司变身中资保险公司,并更名为天安人寿,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天安“集团”呼之欲出?

  在天安人寿的5家股东里,天安保险的角色耐人寻味。将天安人寿的经营权拿到手后,作为一家主营财产险的公司,天安保险手上又多了一张寿险牌照。这在中国保险业并不多见,大多是几家大型上市保险集团的“专利”。
  “如此一来,天安保险很可能向集团化经营模式迈进。”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未来,公司可能会率先在交叉销售方面进行尝试,并有可能成立集团公司。当然,在恒康天安完成增资改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等着这家‘命运多舛’的公司去解决。”
  比如,外资股东退出后,公司管理层人员职务如何安排?恒康天安的客户和保单如何维护、跟进?天安人寿与天安保险之间交叉销售的渠道、产品如何对接?
  至记者截稿时,对于上述问题,天安保险与天安人寿均未作出回应。不过,一位天安保险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层势必会有所调整,但更最重要的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相关稿件
· 险企资金运用将有新规 2009-12-28
· 保监会规范险企股票投资 2009-12-21
· 银行投资险企限定“一对一” 2009-11-27
· 险企沉着应对雪灾理赔 2009-11-17
· 外资险企在华投资“加减法” 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