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4月28日)举行的“2008中国船舶与金融论坛”上,与会人士表示,当前应大力发展船舶租赁融资,推进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和企业信用评级,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从而促成我国迈向第一造船强国。
仍看好船舶市场
目前我国的船舶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我国的造船完工量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已由“九五”时期的5%-6%上升到去年的20%以上。我国船厂手持新造船合同订单已超过世界市场份额的30%,去年船舶出口量占完工量的79%,出口金额122.4亿美元。上海航运交易所交易部经理王坚敏认为,虽然当前国际船运市场受美次级债及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但未来市场仍保持较旺盛的态势。鉴于对中国未来两年内经济贸易形势持续看好,新增运力仍可被市场需求所消化,今年我国集装箱市场将基本保持平衡。 虽然行业仍将保持继续向好的态势,但还应时刻警惕市场风险的不利挑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认为,目前国际造船市场已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兴旺的时期,同股市一样,其中不乏投机因素,高位船市的回落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全球钢材价格的上涨,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未来难免引发市场的波动。这更需要金融机构同企业之间加强联系,促进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的创新。
大力发展船舶融资租赁
与国际相比,我国的船舶融资租赁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看,混业经营必然要求一些专业银行的发展,特别是专注于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融资的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船舶融资部副总经理李莅认为,目前我国可考虑借鉴德国KG和新加坡海事基金的方式,推进船舶产业基金,通过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船舶产业,发展结构性融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吸收国内的富余资金投入航运市场,同时也能增强我国的航运业实力。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行业分析师蒋日富表示,次贷危机给金融业和航运发展带来了重创,未来在船舶融资方面政府应积极推动健全航运和造船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有针对性地推广国外金融机构的评价模式,加快促进船舶融资法律制度的构建,尽快出台有关细则,只有加强风险研究,制订并落实有关的产业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有助于航运业做大做强。
应重视人民币升值风险
国内众多船东订造的合同大都以美元定价,在人民币步入“6”时代,汇率因素已成为影响航运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朱汝敬认为,要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船舶企业应更好的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好金融衍生品,停止远期结算等高风险业务,同时可以积极要求金融机构开办外汇汇率预约业务,推进人民币结算造船合同和多币种结算合同,从而避免美元疲软带来的损失。此外,造船企业还可加大在汇率走低和低成本国家的采购,坚持前多后少的支付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同时蒋日富认为,由于船舶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差,可在行业中适当引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分散风险、扩大融资规模并实现资产增值,只有船舶业与金融业共同推进金融创新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走向世界第一造船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