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9-20 吕鸿 来源:《人民日报》2007-09-20 3版 |
|
|
一年一度的德国《经济周刊》中国年会近日在柏林举行。本届年会围绕“中国是高科技国家”、“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扮演者之路”以及“中国艰巨的环保任务——德国投资者的机遇”等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者指出,在世界500强中,现已有22家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正在大步走向世界。海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84年,海尔在青岛作为一个简陋的冰箱生产厂家诞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海尔已成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品牌之一,无论在质量、信誉和创新方面,还是在经营和品牌战略方面,海尔均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海尔的子公司德国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成立。公司总经理孙书宝在本次年会上所作的报告——《海尔——向德国扩张》,引起中德专家和经济界人士共鸣。针对一些中国企业在向海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水土不服”问题,孙书宝说:“海尔的经验是‘入乡随俗’。我们坚信,作为一家中国人的德国企业,海尔能够给德国消费者带来显著的实惠,能够为德国市场和消费者带来财富。当然,如同德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一样,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我们尊重中德两国间的文化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与会者普遍认为,虽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将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中国企业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市场十分大,进入这个市场并不意味着仅仅开拓了中国或者东亚市场。谁今天不接受这里的挑战,那他就会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失去发展的土壤。”德国中型企业益技欧(EGO)家用电器公司总裁迪特尔·金佩如是说。他认为,就其在中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华投资的风险显然要比未来无法利用的风险更小,原因是,如果今天能够在这里应对自如,明天就同样能够在美国和欧洲取得成功。金佩尤其就中外家电产品的制造成本进行了横向对比。他说,总体上讲,在德国的制造成本远远高于中国。假设在德国制造一件家用电器的成本需要100欧元,那么,该产品在中国用中国人的方式、却是在德国人的领导下制造的成本大约为56欧元。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课题是世界性的热门课题。随着中国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德国先进的环保技术在中国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巨大机遇。著名的风能发电机制造公司德国恩德(Nordex)公司经理约尔克·邵勒认为,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压力,中国越来越需要先进的环保技术,并在政策上鼓励和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保技术市场、特别是风能市场之一。据估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风能市场总额年增幅将达到20%。不过,他同时也指出,由于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补助措施尚未细化以及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迅速发展,外国环保企业在中国也会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竞争将日趋激烈。但无论如何,中国环保产业“大蛋糕”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德国环保企业进军中国,与中国开展合作。德中环保技术合作将成为未来两国经济合作的一大亮点。 (本报柏林9月19日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