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国国情而言,尽管具体养老方式根据各地实际可以多元、有所侧重,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仍是着眼长远、立足实际的务实之举。农村养老作为中国养老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北京市民政局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236万,332所养老机构的床位只有3.6万张。从数字上看,养老院床位数并不算多,但事实是,入住的老年人不到1.9万,入住率仅为62.3%。养老院床位“吃不饱”,人们不愿入住养老院吗?
“托老所”里太寂寞
北京香山公寓一套普通双人间内。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摆在桌上,徐大爷轻轻抚摸着“全家福”中的每一个人,眼泪在他的眼眶中打转。 徐大爷的儿子说,原本内向的老父亲住进养老院后,话更少了。每次来看他,都为他的寂寞而感到自责。但有什么办法?姐姐在国外,自己工作忙,父亲有轻微中风,家里保姆不懂医疗护理,只能送到这里。 养老机构的集体赡养在生活照料方面是有效的,但在精神慰藉方面存在不足。目前,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多是清洁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这些基础护理,没有提供《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要求的老年心理护理及老年期健康教育。老人们在这里生活枯燥,缺少情感交流,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这是多数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 中国老龄社会研究所张恺悌研究员认为,养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是精神关怀和人际交流。孤单寂寞对“空巢老人”的影响,远远大于他们身体上的病痛。 如何提供精神慰藉,是养老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布点与需求相脱节
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地处朝阳区,由市政府投资兴办,510张床位已住满,还有数百人排队预约。市区的养老机构121所,床位普遍供不应求,其中东城、西城、崇文、宣武4个主要城区床位紧张情况更为明显。 而郊区却出现巨大反差:顺义区龙湾屯敬老院50个床位,只入住8张;大兴区红星敬老院380多个床位,入住了140张;通州区来乐福托老服务中心60个床位,入住20多张。 城区“一床难求”,郊区“多床闲置”。造成这种
“冷热不均”的原因,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副处长魏小彪认为,是养老机构的规划设置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脱节。从2001年到2003年,北京市在郊区兴建和改造了171家养老院,但有入住需求的老人多集中在城区。 城区老人更喜欢家门口的养老院,一来不愿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二来方便子女随时探望。而守着大量床位的郊区老人,多数因囊中羞涩,住不起养老院。 “目前,住在养老院的,大多是有政府救济的‘三无’、‘五保’人员和有养老金、退休金的老人。”龙湾屯敬老院院长刘信成说。
护理工作欠规范
除了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外,护理的质量是人们选择养老院的一个指标。 根据《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级别,一律要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遗憾的是,这个规定没被很好地执行。魏小彪说,北京目前还没做到所有养老护理员都能持证上岗,许多护理员都由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担任。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无法准确及时地发现和应对老人身体的不适,有时耽误了疾病的治疗。为此,有的养老机构干脆表示只接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东方综合养老院的沈女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市场的专业程度。 而由此引发的官司,更令双方头疼。2006年3月,吴丽云与两个妹妹一纸诉状将北京某养老机构告上法庭。3个月前,她们的父亲在该养老院因噎食死亡。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因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存在过错,应承担民事责任,鉴于老人自身疾病及高龄也是导致身亡的一个原因,判决养老院赔偿原告5000元。 “近年来,养老机构因发生意外伤害被送上法庭的消息屡见报刊,人们似乎已经习惯把原因归咎于养老院,可养老院有时是哑巴吃黄连!”北京康馨养老院院长万晓东说,养老机构常见的意外事故有骨折、走失、摔伤、自杀、猝死、噎死等十余种,有人因此将养老护理称为高风险职业。
为降低风险,一些养老机构采取“防卫性措施”。比如,怕烫着就少洗澡,怕刺卡就不给鱼吃,怕摔着就不让下床。而这种做法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专家们为此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工作,出台关于养老机构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使其早日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看病报销挺麻烦
79岁的高英店在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已住了19个年头。谈到不便,他表示主要是看病报销麻烦。“因为方便,我看病就去这个福利院的医院,但费用却无法报销。要想看病报销,就得往定点医院奔,很麻烦。” 对许多家属来说,养老机构的医务室是不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也是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之一。 《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规定,养老机构应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建立老年健康档案,做好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急救和转院工作。 据统计,北京市322家养老机构中,医务室通过验收合格的养老机构只有20多个,全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养老机构还不到10家。 “由于资金问题,不少养老机构医务室的医疗服务水平难以保证。一些郊区的养老机构,甚至根本就没有医务室。老人生了小病不能及时治,生了大病要转院,看病的效率和质量都很低。”
万晓东说。
养老机构如何办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社会上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总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养老机构应该如何去做呢? 张恺悌认为,将来养老总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以居家和社区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机构为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尤其是养老机构,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养老机构可分为政府和社会办两种主要形式。”魏小彪表示,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政府办的应主要面向弱势群体,主要解决生活困难的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社会办的则可以面向有收入的群体,政府予以支持或一定的经费补贴,同时做好控制、管理和监督。 “未来的养老行业,要为老人创造一个弹性宽松的生活环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老年人可以选择家庭生活、老年公寓,或者老年公寓里带有家庭生活。提供服务的价格也可以是多层次的,这都需要政府从资金筹集、制度安排、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法律监督监管等方面综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