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景。 |
作为我国经济的发动机,长三角地区今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如上海、浙江两省市年初GDP增速仅为3.1%、3.4%,许多人惊呼“领跑者”变成了“尾随者”!记者近日在长三角两省一市及多个城市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持续下行已经成为拖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外向型依赖极强的长三角经济变得扑朔迷离。
外贸下行导致工业生产月度负增长为20年来罕见
在如今的长三角地区,原来引以为豪的出口已经成为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的“短腿”,成为拖累经济上行的主要因素。
上海市发改委副总经济师、综合处处长翁华建介绍,目前,上海经济运行“内外分化”特征较为明显,外向型经济面临困难较为突出,如外贸降幅一直徘徊在20%左右。3月份虽然好一点,但4月份降幅扩大到25.7%,同比、环比都在下降,欧美日等市场全线下降。据海关和上海市商务委预测,今年外贸能够和去年持平就已经很不错了。由于上海工业出口交货值占产值30%,外向度达到170%,因此,上海受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冲击要大于全国。在整个外部环境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与全国相比,上海经济面临的困难会更多一些。上海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他认为,由于上海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首先冲击的是中高端产品,所以上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大。
浙江省1-4月份外贸出口下降18%,出口形势非常严峻。浙江省商务厅一位处长说,从出口企业参加广交会的情况看,客商减少,特别是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发展中国家的客商减少不多,但交易量不大,出口形势很不乐观。主要因为外贸下行导致工业生产月度负增长,是1990年以来所没有的。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曲福田介绍,1-4月江苏省外贸出口继续下滑,外贸大市苏州和无锡外贸出口仍处于负增长,1-4月出口降幅在30%左右。苏州、无锡外向依存度都在100%以上,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模式,外贸出口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同时,由于产品价格下降,出口企业利润普遍下降。
外需市场不明外贸前景难下判断
记者调研时了解到,由于此次外贸下滑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引起的,长三角很多企业主和官员表示,外贸形势将如何发展首先要看国际市场,而现在国际市场形势尚不明朗,因此很难做出判断。
江阴市发改局局长陆礼平表示,这次危机是输入型危机,江阴本身的基本面还是不错的。外贸影响主要两大因素:一是我们依赖的主要经济体欧美日需求萎缩;二是我们的出口竞争对手,如韩国、印度等,他们通过对美元货币贬值,汇率下降,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在第一轮虚拟经济的影响基本过去,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我们现在都在关注几大汽车公司命运如何,他们大量的企业债务怎么解决。在制造业这一块,我们开放度是比较高的,全球化影响巨大,所以经济何时回升,还不明朗。”陆礼平说。
苏州市外经贸局办公室主任郭新建表示,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的外贸有一个共同特点,因为很多都是两头在外的产业,所以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特别强,订单量也是靠国外市场决定。所以说经济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国际市场好的时候就得益,但不好的时候受影响也就特别大。
苏州恒生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奇生说,当前的外贸形势何时触底尚难判断。如果政策环境能保持平稳,那么到明年可能会有所上升,企业今年的目标是保稳定。苏州恒生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的产品涵盖了纺织、家纺、鞋帽、工艺品等,今年1-3月份出口明显下滑,出口额达到210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3%。目前公司在手合同1500万美金左右,比去年大幅减少,今年一二季度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浙江省发改委的谢晓波表示,浙江作为出口大省,外贸回升缺乏坚实基础。一下子要转到国内市场也不容易,因为很多企业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而建起来的生产线,外面的市场没有了以后,自己又没有品牌,大部分出口企业是贴牌生产,人家下订单,他们生产,营销网络不能一下子建起来,转做内销很困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浙江,很多外贸纺织企业因为外部市场需求不振,而预期又不确定,开始压缩产能或者是干脆停工,陷入“蛰伏”状态,其中尤以中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为多。
政策环境应该尽量稳定
记者在调查时看到,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长三角外向型企业,虽然处境艰难,但仍在努力寻找国际市场新的空白点,并从国际市场转向开拓国内市场,在保生存的同时随时准备“弯道”超越、率先复苏。
江苏海门凯捷时装是专门做出口时装的外贸企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由于珠三角地区服装企业倒闭很多,流失的欧美客商开始重新寻求供货商,凯捷时装就从此入手,抢抓客户,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出口789.2万美元,同比增长23.8%。
“西方不亮东方亮”,一些企业开始挖掘国内需求,替代国际订单。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杭州张小泉剪刀厂今年起暂停了外贸出口业务,专注于国内市场开发。总经理周开明说,外贸形势趋紧,而国内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企业调整战略,今年将投资数亿在全国建齐张小泉专卖店网点,张小泉的产品也要进入大型超市。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仍有机遇。一些企业家认为,金融危机下,生活必需品市场尤其是中低档日常消费品需求上升,中东战后国家重建和南美、非洲发展中国家对物资的刚性需求上升,正好是金融危机“土豆经济”效应给长三角外贸企业带来的市场机会。如中国最大的袜企———浙江浪莎集团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量已占到总出口量的1/3左右,而其中的2/3销往俄罗斯市场。
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很多外贸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升自身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过质量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力度,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今年将投入3000万元,用于更新落后设备、工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此外,很多外贸企业还建议,在融资环境、税费政策上国家能够进行更深度的扶持。苏州恒润进出口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俞敏建议,各级政府和外贸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比如,税务方面,加快退税周期,现在最快也要2个半月,希望能缩短到1个月,从而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海关、商检等部门在查验频率上是否可以减少,否则影响交货期。
苏州恒生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奇生还建议,出口退税应该一步到位,不要反复波动,政策环境应该尽量稳定。政策的不稳定性搞得人心惶惶,现在公司的业务员都不敢接单,因为不知道这单签下去会不会因为政策调整而导致亏损。
巨量民间资金尚未规模启动
记者连日来在长三角地区调研时发现,从省、市到区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该地区效应明显,各项数据表明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态势明显,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各地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带动经济上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民间投资增长还是不够,巨量的民间资金尚未有效带动起来。长三角经济外部环境仍存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第三产业成“避风港”
记者调查时了解到,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长三角地区在危机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向更趋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升高,二产也逐步走出“低、小、散”的洼地。
|